金庸本人作為始祖級別的武俠小說宗師,也在為自己的通俗小說地位擔憂。他想用俠與人的結合來正與邪,表現廟堂之高與江湖之濁的反差。其實反映的是對主流文學地位的渴望。所以,在金庸的江湖裏,妳可以看到俠客,內憂外患,強行闖入歷史,生硬不得人心,卻能討好評論家和主流媒體。
江湖之於寺廟,猶如童話之於紀錄片。本該是春蘭秋菊,各放異彩,何必互相交叉。所以徐克是天才,電影《笑傲江湖》比懲奸除惡更好看;韋嘉的《時過境遷》有壹面長鏡和壹面短鏡,但獨白的氛圍更像古龍大師的骨肉。
看江湖,要輕歌曼舞倚馬,斜陽照雲。外國人說中國人的童話是武俠,武俠裏的江湖只有酒色古龍的小說裏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