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宗
南寧人早年曾有吃“年粽”的習俗。年宗是新年好運的象征。俗話說“年年歲歲年年歲歲,年年高中(宗)”。端午節的年粽子和梁粽子不壹樣。年粽子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
2、爆炒玉米
在山西東南部,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間諺語有句話叫“23、不吃炒的,過年倒壹鍋”。人們喜歡把炒好的玉米用麥芽糖粘合,冷凍成塊,吃起來又脆又甜。
3.米糕
山東魯西有壹首民歌《二十三,粘年糕》。每年臘月二十三是家家蒸年糕吃的日子。年糕由黃米和紅棗制成,香甜濃郁,入口綿軟,取“年年高”之意。
4.餃子
餃子習慣在北方小年晚上吃,意思是送別竈神,“送走餃子迎風面”。供奉時,餃子要放在平臺上。另外,民間有句話叫“好吃但不如餃子”。春節期間,餃子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食物。
5.蜜瓜
蜜瓜是除夕必不可少的食物之壹。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祭竈神都需要買蜜瓜讓它變成竈糖。
6.湯圓
湯圓是用糯米做的,又軟又滑又粘,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在除夕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