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是中國西部的壹個古老民族,自稱日麥、爾瑪依娜,被稱為“雲上民族”。羌族和其他歷史悠久的民族壹樣,傳承著獨特的文化技能。本期《羌族文化》將帶您了解羌族的四大絕活:弘強、羌繡、羌笛、羌雕。
弘強
羌紅是羌人祈求好運的信物。羌人每年都要祈求好運,用紅色的細布條掛在殿前的樹枝上,稱為羌紅。“祭紅”,俗稱吊紅,是羌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交往中形成的壹種莊重的禮儀形式。“獻紅”(羌語)納吉納如的信息,寓意萬事如意。阿蒂娜壹生幸福。
羌族“獻紅”的由來有壹個傳說:顏地是羌族的祖先,顏地也叫赤帝,紅就是紅。羌人世世代代都記得自己是炎帝的後代,每當舉行盛大的節日或各種儀式時,都以紅色為吉祥之物,以示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先炎帝。久而久之,這種“獻紅”的習俗逐漸成為羌族最高的傳統禮儀。
羌繡
在羌族地區,隨處可見穿著民族服飾的羌族人,他們衣服上漂亮的圖案大多是手工刺繡的,這在羌族的歷史上由來已久。羌繡是農村婦女在勞動間隙完成的民間工藝品。今天,大多數羌族人仍然保持著穿傳統民族服裝的習俗。
雲韻鞋和繡腰是羌繡中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藝品。還有藏式的包、挎包、帽子、毛毯、床墊、壁掛等。,這些也很精致。刺繡本身就是用各種色彩線條繡在織物上的圖案,是我國傳統的藝術工藝,而羌繡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審美造型、裝飾紋樣和色彩規範,蘊含著羌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早在明清時期,羌繡就已流行,後逐漸吸收采花技藝,發展為以采花為主的刺繡。羌族婦女擅長刺繡,幾乎每個羌族婦女都擅長刺繡。
羌笛
羌笛是中國壹種古老的單簧樂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流行於川北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民居。
羌笛的兩個管子有幾個孔(以前是五個孔,現在大多是六個孔),是用當地山上生長的油竹做的。竹節長,管細,生長在海拔3500-4000米。這兩根管子用線纏繞並排連接在壹起。壽長13 ~ 19 cm,管口直徑約2 cm,笛管上端配有長4 cm的竹吹口。吹口正面用刀壓平,在上端約3厘米處用刀切下壹片薄片作為簧片。羌笛主要用於獨奏,古曲十余首。音樂內容相當廣泛,主要是傳達羌人的向往。
強雕
羌雕是羌族聚居的地方,主要在四川阿壩自治州。羌塔多為石雕,外為白色,屋角如貓耳。因為羌人視白為美,視石為神。
羌族碉堡的建設,在選址、取水、結構上都是非常安全實用的。羌人碉堡壹般建在後面是高山,前面有河的地方,方便從山上取料,從河裏取水。泉水來自雪山,從地下隧道通向各家各戶。所有的地下水道都是相通的,走在很多地方都能聽到腳下流水的潺潺聲。妳能在正中間看到的是羌族碉樓,它從廢墟中拔地而起,高28米/用石屑和黃泥堆砌而成,沒有畫線/完全靠匠人精湛的技藝和經驗建成。在羌族文化中,羌族碉樓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築。是中國建築藝術的活化石,享有“東方神秘金字塔”的美譽(羌谷有兩座羌碉樓)。
這是壹個木制的祭品。
羌族信奉萬物有靈論,以木為載體/崇拜天地自然,以木祭祀為自然的靈氣。他們在地板上雕刻太陽、月亮、星星/釋迦牟尼經等神秘的東西,為後代祈禱。這樣的木祭/羌繡還有很多,顯示了他們的信仰和獨特的民族文化。據說金絲猴在幾千年前就幫助村民找到了邪惡的山羊,所以每次祭祖/巫師都會帶上金絲猴。在雜谷腦河上遊僅10公裏的公路右側,可以看到“隴西強仁谷”的全新旅遊招牌。走近羌寨深處,鄉村的寧靜景象會讓妳風塵仆仆的身心得到平靜。兩排房屋之間的小路既是通道,又是街道,巧妙地將各個村莊以曲折的方式連接起來,仿佛是壹個小迷宮。從村尾的山路壹路沿碩溪而上,便可到達最古老的羌族村落之壹,名為“墜上雲端”的阿爾村。這是壹個典型的羌族村落,也是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壁文化的傳承地。
櫻桃:櫻桃產於四川兩個地方,壹個是汶川和茂縣,壹個是漢源。每年漢源的車厘子因為氣候原因至少比汶川提前半個月上市,但是漢源的車厘子因為口感差,市場價格比汶川便宜壹半以上,這就給了奸商壹個誘因。每年都有大量的漢源水果拉到汶川去賣,成都市場也會有大量的上市,但是不給。大家只會告訴妳是正宗的汶川水果。5月中下旬真正的汶川水果上市時,大量山東水果將同時上市。這個時候,價格低廉的山東貨就會再次搶占市場。所以在成都市場壹般的水果店是買不到正宗的汶川水果的,只有少數高檔超市有賣。
線路特征
1、櫻桃:櫻桃果實巨大,堅實多汁,入口香甜,略帶粉潤,果肉細膩,色澤清亮,汁無色,入口清香可口,甜而嫩。營養豐富,含鐵量高,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再生,對貧血患者有壹定的滋補作用。
行程介紹
?我在車上做了自我介紹,帶著笑聲輕松到達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10:30左右到了禮縣陶萍村,下車拍了大合影。之後我在領隊的帶領下出發了。中午,當地農民品嘗了特色農家菜(AA自理),跟著農民進果園摘櫻桃,吃完打嗝,我集合去強仁谷旅遊。自由活動,下午17:00準時返回落客點,登車返回成都。預計需要2.5小時才能到達成都團聚,結束愉快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