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人?
六七千年前,河姆渡地區還是壹片沼澤。河姆渡人建造房屋時,先鋪設1米長的木樁,木樁上豎立縱橫交錯的龍骨(地梁),然後在地梁上鋪設10多厘米厚的地板,在地板上豎立柱、梁、屋頂。地板起到防潮防蟲防蛇的作用。它可以用來餵養牲畜。這層樓是客廳。從柱子的高度來看,人是不能直立進出的,但是比起築巢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房子的大小和內部結構取決於居民的數量。從民居建築來看,河姆渡人掌握了伐木加工成樁、柱、梁、板的技術。梁柱已經用榫頭和榫眼連接起來,地板用企口板緊密組裝。不同的榫頭和榫眼基本滿足受力要求,與後期木結構大致相同。木質構件上刻有雙圈、直線、斜線、植物莖葉等裝飾圖案。由於工具的限制,加工比較粗糙。銷釘的使用和企口板的發明,揭示了我們的祖先在7000年前就更加熟練地掌握了建築施工技術,體現了原始人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毅力,為中國古典木結構技術對世界建築史的獨特貢獻奠定了基礎。現場還出土了6支木槳,1槳外形基本完整,輪廓清晰。它們分為兩部分:槳柄和槳。它們由原木制成,形狀像長柄樹葉,手柄上刻有線條和圖案。它們輕便實用,大致類似於現代遊輪的船槳。它們是目前在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槳。槳和壹只陶船證明河姆渡人已經開始用船和筏收集人、貨物和漂浮的水。第三、第四文化層出土了刀、刀、錘、鏟、矛、碗、管、棒、柄、紡車、蝴蝶形器皿等200多件木制品,其中許多在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很少見或不為人知。大部分用於生產。木錘是錘打工具,木具是狩獵和刺殺武器,木碗是日常用品,木柄是石器發揮更大作用的配件。小棍既是農業針刺和播種工具,也是采集野生植物時挖根刨莖的采集工具。大多數木制品都是通過切割、削、刨、挖、磨、塗和火硬化制成的。表面已經打磨上漆,出土時很有光澤。出土的20多個木桶是由整根木頭制成的,看起來像竹筒。內外壁打磨光滑,內壁還鑿了壹條淺淺的凹槽,裏面塞著圓木,有的裹著藤棍,可能是用作打擊樂器。第二文化層木質方井的發現,證明河姆渡人掌握了鑿井技術。出土了許多保存完好的木器,為研究世界木器工具提供了實物資料。?
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在衣食住行和生產方面有什麽特點?
壹、半坡:?
(1)農業:①他們種植了谷子(中國是最早種植谷子的國家之壹);他們種植蔬菜,飼養豬和狗等家畜,打獵和捕魚。?
(2)手工業:制造“彩陶”。?
(3)居住條件:房子是“半地穴房”(北方房屋的特征)。?
所以他們壹直過著安定的生活。?
二、河姆渡:
(1)農業:①他們已經種植水稻(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之壹);②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
(2)居住條件:房子是“幹欄房”(南方房子的特點)?
所以他們壹直過著安定的生活?
總之: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已經處於農耕時代,他們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農業生產的發展。?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有相似之處,也有各自的特點。共性有:①兩者處於大致相同的發展階段,屬於母系氏族階段;②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形式,還有飼養、漁獵、采集等經濟活動。(3)會蓋房子,過定居生活;(4)會使用和制造磨制石器和陶器的工具。區別在於:①地理環境不同;(2)建房特點不同;③不同作物;④制陶風格不同。所以我們常常認為半坡聚落體現了北方半幹旱地區農耕文明的特征,是黃河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河姆渡聚落反映了中國南方濕潤地區農耕文明的特征,是長江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
參考資料:
/question/35899341.html?si=8。nbsp
身材?河姆渡人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