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南通有什麽好吃的?

南通有什麽好吃的?

虹橋菜市場東邊的小吃街十字街,濠南路的川島燒烤38元/人,吃到飽!

哈哈哈南通的小吃還真不少。

三種南通風味小吃

圓柱件

筒片又叫“斜角”,是南通地區的經濟小吃,屬於燒餅範疇。因為成熟的工具是筒爐,而洋盤是菱形的,成品分成兩片,所以南通壹帶叫筒片。筒片的用料和制作和燒餅不壹樣,風味也不壹樣,這在其他地方很少見。

筒片的特點是:色澤金黃,外殼酥脆,內層柔軟,經濟實惠,鹹鮮可口。

原料:面粉500g,面肥125g,芝麻25g,精鹽7.5g,植物油20g,麥芽糖10g,堿性面粉20g。

方法:

1.將面粉加水加熱,與面肥混合制成發酵面粉,加入適量堿性面粉,揉勻。

2.將面團與堿混合,揉成長條,壓平,搟成方片,刷上素油,撒上細鹽。然後將面皮兩面三分之壹中間疊放成三層,再搟成6.5cm寬的薄片,壹面刷壹層麥芽糖,撒上芝麻(炒),切成菱形塊,正面朝下放在案板上,反面用水輕輕拍壹下,形成綠色的圓柱形薄片備用。

3.將綠色的缸片壹片壹片貼在缸爐的爐壁上,烤至鼓起來呈金黃色,再用火剪輕輕從爐中取出。

剛出爐的筒片,軟糯清香,熱氣騰騰。如果用油條卷起來,味道更好。還有壹些熟客,在熱盆裏放幾片姜汁,蘸著香油吃,更是別具壹格。

註意:

1,熨燙面條時把握好水溫,水溫過高,成品太粘吃不下去。水溫太低,烤的時候不容易粘烤箱。最佳水溫為70℃至80℃。

2、烘烤時要控制爐內火勢,壹般用小火慢煮。火大了會顯得面不熟。

筒片有鹹有甜。鹹味中間還可以夾蔥花。

火角

火椒是南通的傳統小吃,制作相對簡單。因為制作時要求用開水,煎炸時要求用熱油,所以成品和餃子差不多,所以叫火餃子。

火餃子的制作方法和餃子基本相同,只是和面時用的水溫不同,所以形成了兩種不同的面團。餃子是冷水面團。火餃子是熱水面團。催熟方式也不同,前者水煮,後者油炸,從而產生不同的風味。火餃子的特點是菜肴精美,色澤金黃,外脆內軟糯,餡鮮嫩,鹵汁豐富,味道鮮美。

原料:面粉500克,鮮肉碎500克,姜適量,蔥米適量,紹興酒適量,味精適量,醬油適量,糖適量,鹽適量,白油1000克(實際用量100克)。

方法:

1,將面粉倒入桶中,倒入正在燃燒的開水,用木棒快速攪拌均勻,進行封堵。然後,倒在案板上,灑上涼水,分成小塊。讓它把面團裏的熱氣釋放出來,然後揉成壹團,蓋上濕布備用。

2.將剁碎的鮮肉放入大碗中,加入醬油拌勻,然後加入水、姜、紹興酒、糖、鹽,用力攪拌,最後加入味精、蔥花拌勻。有時候可以加果凍。

3.將面團搓成條狀,加入壹兩三劑,搟成圓皮,包在餡料裏,折成半圓形,用手揉出圖案,就成了餃子的坯體。4.燒熱鍋,倒入普通油。油溫升至八成熱時,重新炸至色澤金黃,殼內起泡,撈出瀝幹水分,裝盤。

火餃子的餡壹般是鮮肉,但根據季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比如韭菜上市的時候,可以放少量韭菜末在嘴裏,又脆又香,很有自己的特色。另外也可以包五仁豆沙之類的甜餡,但不如鹹火餃子受歡迎。

註意:

1.燙面條的時候壹定要用正在燃燒的開水,正確控制水的鮮美量,快速攪拌,尤其是冬天,面條要煮透。不然就是蠟質粘稠,達不到產品的要求。

2、熱面要讓熱風完全冷卻,才能把面團揉均勻,但不能太多,以防發力。否則成品會結皮、粗糙、開裂,嚴重影響成品質量。

3.煎火餃子時,油溫要控制不要太高,要用溫油煮,否則會出現外焦裏嫩的現象。

油炸面餅

南通的油餅是壹種很受歡迎的小吃。是壹種用發酵面炸的餅,不是北方的炸餅。這種蛋糕壹年四季都不供應,但通常在天氣暖和後上市。

油餅的制作取材簡單,操作方便。吃松香很好吃。

原料:面粉500g,鹽7.5g,125g老酵母,植物油50g,堿25g。

方法:

1.面粉加水,與老酵母混合成面團,發酵後加入堿性面粉揉勻,再加入細鹽揉勻。

2.把鍋放在火上,放壹點油,把面團揉成50克的餅坯,放在鍋上,用手指壓薄成圓餅形狀。當餅底呈淡黃色時,翻面煎另壹面。加入油煎兩面,然後出鍋。

如果在餅裏加壹點蔥花和味精炒壹下,就叫蔥油餅,趁熱吃,洋蔥味濃郁。又軟又好吃。另外,餅的壹面用雞蛋煎,即鹹蛋餅。

註意:炒的時候,鍋裏的油不要太多,火不要太大。以中火為宜,油溫60% (160攝氏度~180攝氏度)比較合適。太高容易燃燒,太低難以成熟。

南通特色美食和小吃

狼山雞是世界八大標準雞種之壹,原名岔河雞、馬塘黑雞。1872年被南通壹英國水手發現,帶回英國,故取名狼山雞。狼山雞是壹種羽毛烏黑艷麗、腿長、皮薄、味道鮮美的雞。狼山雞出口國外後,已分布於各國,並被列入世界優秀家禽圖譜。狼山雞因為皮薄肉嫩,吃法很多。清燉狼山雞又稱原味清燉狼山雞,湯和肉都很好吃,鮮香。中國著名的烹飪書和中國烹飪詞典都有記載。

天夏迪壹線

盛產於南黃海海灘的文蛤,有天下第壹鮮的美譽,含有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鐵、鈣、碘等多種元素。在古代,貢品是獻給朝廷的。蚌殼的吃法有很多,炒、煨湯、燒烤、生炒鍋等等。鐵板蛤蜊和金錢蛤蜊餅是南通的名菜。

文峰雙珠

文峰飯店的名菜,也叫炒雙竹。主要原料是索倫,用竹筍炒。比目魚比目魚主要產於本市如東海灘,形似竹筒,殼微黃,肉如玉,為海鮮上品。近年來,如東東沙發展了鰨魚養殖場,秋冬到清明前後收獲的鰨魚很好吃。蟶子還可以用來做白燉蟶子幹,給貴妃洗澡(蟶子奶湯),做尼姑膠(雞蛋蒸蟶子)。

白醬鯰魚

魚又名白鰭豚,吻長,種類繁多,僅長江下遊就有13種。南通狼山長江出產的鯰魚,是長江長吻鮠中稀有珍貴的品種,白中隱紅,刺少肉嫩。阿明人楊慎認為白暨豚兼有河豚和鰣魚之美,無毒無刺。用他的話說,那是粉白相間,美輪美奐,石之美溢於言表,水羊熟了。這道菜已被收入中國名菜和中國烹飪詞典。

水煮籽魚

籽魚,又名鳳尾魚,是南通的地方特產之壹。鳳尾魚的形狀與旗魚相似,體長超過10 cm。因其肉薄,籽多,故稱籽魚。長夏到大夏期間,鳳尾魚從呂松洋遷徙到長江口產卵,產生了漁汛。雌鳳尾魚腹部有許多紅色的蛋塊,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它的烹飪方法是將魚洗凈,煎至焦黃。這時候骨頭脆嫩,肉嫩籽鮮,再加上調料,也算是有酒的美味了。鳳尾魚罐頭是旅行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海門蹄湯鍋羊肉

海門山羊以肥嫩可口著稱,海門羊肉湯在清末明初很有名。當地名廚選用閹割過的肥山羊為原料,經過獨特的烹飪制作而成。它們鮮嫩多汁,味道鮮美,瘦肉少,脂肪低,易於消化,氣味清淡,具有溫中補虛、開胃健身的作用。羊肉湯冬天做,可以拌甜面醬蘸辣椒吃涼;也可配粉條、青菜,原湯煮;也可以加醬油,冰糖,壹點羊油燜。三種吃法口味不同,有同有異,有異有同,妙不可言。

芋頭烤竹雞

芋頭是壹種多年生豆科植物,因其地下莖塊具有淡雅的香味而得名。芋頭被譽為素菜之王。《紅樓夢》第十九回賈寶玉記載芋頭為果,可見其味美,可久食。南通的海門、啟東至今還保留著種植芋頭的傳統。竹雞是壹種野生鳥類,生活在山區的竹林中。俗稱雞頭鸛,長得有點像野雞。它的羽毛是帶白斑的栗色。它喜歡啄竹筍和蛾子,肉很好吃。南通人把竹雞和芋頭壹起燒,入口酥脆,色香味俱佳,是壹種不可多得的珍貴野味。

糖醋黃魚

呂四漁場生產的大黃魚是我國最古老、最重要的經濟魚類之壹。黃花魚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鈣、金錢等營養成分。大黃魚膠是壹種高級營養補充劑。黃花魚的吃法有很多,紅燒、煨湯、蒸、風等方式。糖醋黃魚是南通的壹道名菜。

烤鰻

鰻魚,壹種鹹淡水兼而有之的特殊魚類,是壹種奇特的江海洄遊型。鰻魚肉細、嫩、滑、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氨基酸,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補虛壯陽的藥用功能。南通有很多鰻魚養殖場,產品以出口為主。當地的烤鰻色香味俱全,可作為國宴、旅遊、饋贈親友的佳品。

金錢蘿蔔糕

錢蘿蔔糕是清末創制的。20世紀70年代,南通點心師傅根據《隨園食單》對其進行改良,將酥脆的面點改為薄水油面炒蘿蔔絲,使成品色澤和諧悅目,形似錢,線條清晰,皮脆餡香。南通錢蘿蔔糕已被列入中國小吃和中國大百科全書。

芙蓉藿香餃子

南通時令名吃。廣藿香清涼芳香,是壹種很好的中藥材。南通的面點師用藿香的葉子做餃子皮,桂花豆沙做餡料,軟炸的藿香餃子像含苞待放的芙蓉花,入口清涼清香。此點已被收入《中國小吃》、《中國大百科全書》,成為全國著名的點。

韭菜餃子

清朝乾隆年間,袁枚的《隨園食單》中記載了韭菜盒子的制作方法。南通做韭菜盒子歷史悠久。韭菜盒子壹般裝韭菜,適合春季食用。產品表皮金黃酥脆。塞好的韭菜又脆又嫩,味道很美,是個很好的時間點。如今,韭菜盒子的制作方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熬湯的面團和澱粉充分糊化,吸收了大量水分。炸後表面酥脆微脆,內部軟嫩,有酥而不油酥,糯而不米粉的效果。

。南通常見糕點做法四例。

雞蛋餅

南通的油餅是壹種很受歡迎的小吃。是壹種用發酵面炸的餅,不是北方的炸餅。這種蛋糕壹年四季都不供應,但通常在天氣暖和後上市。

油餅的制作取材簡單,操作方便。吃松香很好吃。

原料:面粉500g,鹽7.5g,125g老酵母,植物油50g,堿25g。

方法:

1.面粉加水,與老酵母混合成面團,發酵後加入堿性面粉揉勻,再加入細鹽揉勻。

2.把鍋放在火上,放壹點油,把面團揉成50克的餅坯,放在鍋上,用手指壓薄成圓餅形狀。當餅底呈淡黃色時,翻面煎另壹面。加入油煎兩面,然後出鍋。

如果在餅裏加壹點蔥花和味精炒壹下,就叫蔥油餅,趁熱吃,洋蔥味濃郁。又軟又好吃。另外,餅的壹面用雞蛋煎,也就是煎蛋卷。

註意:炒的時候,鍋裏的油不要太多,火不要太大。以中火為宜,油溫60% (160攝氏度~180攝氏度)比較合適。太高容易燃燒,太低難以成熟。

火角

火椒是南通的傳統小吃,制作相對簡單。因為制作時要求用開水,煎炸時要求用熱油,所以成品和餃子差不多,所以叫火餃子。

火餃子的制作方法和餃子基本相同,只是和面時用的水溫不同,所以形成了兩種不同的面團。餃子是冷水面團。火餃子是熱水面團。催熟方式也不同,前者水煮,後者油炸,從而產生不同的風味。火餃子的特點是菜肴精美,色澤金黃,外脆內軟糯,餡鮮嫩,鹵汁豐富,味道鮮美。

原料:面粉500克,鮮肉碎500克,姜適量,蔥米適量,紹興酒適量,味精適量,醬油適量,糖適量,鹽適量,白油1000克(實際用量100克)。

方法:

1,將面粉倒入桶中,倒入正在燃燒的開水,用木棒快速攪拌均勻,進行封堵。然後,倒在案板上,灑上涼水,分成小塊。讓它把面團裏的熱氣釋放出來,然後揉成壹團,蓋上濕布備用。

2.將剁碎的鮮肉放入大碗中,加入醬油拌勻,然後加入水、姜、紹興酒、糖、鹽,用力攪拌,最後加入味精、蔥花拌勻。有時候可以加果凍。

3.將面團搓成條狀,加入壹兩三劑,搟成圓皮,包在餡料裏,折成半圓形,用手揉出圖案,就成了餃子的坯體。4.燒熱鍋,倒入普通油。油溫升至八成熱時,重新炸至色澤金黃,殼內起泡,撈出瀝幹水分,裝盤。

火餃子的餡壹般是鮮肉,但根據季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比如韭菜上市的時候,可以放少量韭菜末在嘴裏,又脆又香,很有自己的特色。另外也可以包五仁豆沙之類的甜餡,但不如鹹火餃子受歡迎。

註意:

1.燙面條的時候壹定要用正在燃燒的開水,正確控制水的鮮美量,快速攪拌,尤其是冬天,面條要煮透。不然就是蠟質粘稠,達不到產品的要求。

2、熱面要讓熱風完全冷卻,才能把面團揉均勻,但不能太多,以防發力。否則成品會結皮、粗糙、開裂,嚴重影響成品質量。

3.煎火餃子時,油溫要控制不要太高,要用溫油煮,否則會出現外焦裏嫩的現象。

圓柱件

筒片又叫“斜角”,是南通地區的經濟小吃,屬於燒餅範疇。因為成熟的工具是筒爐,而洋盤是菱形的,成品分成兩片,所以南通壹帶叫筒片。筒片的用料和制作和燒餅不壹樣,風味也不壹樣,這在其他地方很少見。

筒片的特點是:色澤金黃,外殼酥脆,內層柔軟,經濟實惠,鹹鮮可口。

原料:面粉500g,面肥125g,芝麻25g,精鹽7.5g,植物油20g,麥芽糖10g,堿性面粉20g。

方法:

1.將面粉加水加熱,與面肥混合制成發酵面粉,加入適量堿性面粉,揉勻。

2.將面團與堿混合,揉成長條,壓平,搟成方片,刷上素油,撒上細鹽。然後將面皮兩面三分之壹中間疊放成三層,再搟成6.5cm寬的薄片,壹面刷壹層麥芽糖,撒上芝麻(炒),切成菱形塊,正面朝下放在案板上,反面用水輕輕拍壹下,形成綠色的圓柱形薄片備用。

3.將綠色的缸片壹片壹片貼在缸爐的爐壁上,烤至鼓起來呈金黃色,再用火剪輕輕從爐中取出。

剛出爐的筒片,軟糯清香,熱氣騰騰。如果用油條卷起來,味道更好。還有壹些熟客,在熱盆裏放幾片姜汁,蘸著香油吃,更是別具壹格。

註意:

1,熨燙面條時把握好水溫,水溫過高,成品太粘吃不下去。水溫太低,烤的時候不容易粘烤箱。最佳水溫為70℃至80℃。

2、烘烤時要控制爐內火勢,壹般用小火慢煮。火大了會顯得面不熟。

筒片有鹹有甜。鹹味中間還可以夾蔥花。

切面相切平面

南通挑面,又稱“刀削面”或“刀削面”。因為加工工藝精湛,外觀均勻,條長光滑,有彈性,有棱紋,所以煮久了也不會糊。吃的時候,韌而不硬,有嚼勁。如果配上各種澆頭。用醬油、豬油、味精等炒。,吃起來特別好吃。南通跳面,作為壹種高檔糕點,久負盛名。

制作跳躍面的方法:

材料:面粉350克,雞蛋2個,精鹽10克,雞湯750克,幹澱粉40克,味精5克,豬油30克。

方法:將面粉倒在案板上,中間剁壹個小池塘。將雞蛋打入碗中,攪拌成蛋液,倒入池塘中,加入4克精鹽、2克味精和100克清水和成面團,反復揉搓至光滑有活力,蓋上濕布,放滿壹會兒。

在案板上撒上幹澱粉,用搟面杖把烤好的面團搟平,然後卷起來搟成條狀,撒上澱粉,在案板上搖壹搖。

水鍋上火,水開的時候,撒上面條,稍微煮壹下。當面條浮在水面上時,加入冷水,再次煮沸。取四個大碗,碗內放鹽、豬油、味精,用雞湯沖。然後將煮好的面條均勻撈出放入碗中,叉成梳子狀,即可食用。如果鋪滿大排,肉絲配雪菜和雞蛋,味道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