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維也納有哪些必去的景點?

維也納有哪些必去的景點?

其實說到維也納,大家都不陌生。這裏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是世界聞名的音樂廳,設計繁榮古雅,端莊秀麗。是很多人都想去的音樂勝地。

每年都有無數遊客來此觀光。就像這裏的音樂壹樣,歷史悠久,有很多教堂建築、博物館和美麗的城堡,讓人愛不釋手,流連忘返。

那麽,接下來,就讓邊肖給妳好好介紹壹下妳必須去的景點吧!

藍色多瑙河

多瑙河(多瑙或多瑙河

River)是歐洲僅次於伏爾加河的第二長河。

它發源於德國南部,由西向東流。流經10個國家(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最終流入黑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其支流延伸至瑞士、波蘭、意大利、波黑、捷克、斯洛文尼亞和摩爾多瓦,最終在羅馬尼亞東部的蘇利納流入黑海。

全長2850公裏(1.770英裏),流域面積81.7萬平方公裏,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 m3/s,年平均徑流量2030億m3。

多瑙河在中歐和東南歐的定居、移民和政治變革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排列在它兩側的城堡和要塞形成了大帝國之間的分界線;然而,它的水路是國與國之間的商業通道。在20世紀,它繼續扮演著貿易動脈的角色。

多瑙河(尤其是上遊海岸)已被用來生產水力發電,沿海城市(包括壹些首都,如奧地利的維也納、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都依賴它來發展經濟。

有人做過統計,它的河壹年要變8種顏色;六天是棕色,55天是泥黃色,38天是泥綠色,49天是亮綠色,47天是草綠色,24天是鐵藍色,109天是寶石綠色,37天是深綠色。

維也納森林

奧地利著名的森林之所以聞名於世,是因為施特勞斯創作了音樂《維也納森林的故事》。位於首都維也納西郊。整個林區綿延40公裏,覆蓋著大片的山脈。森林裏有許多耐寒的柏樹,還有雲杉和美麗的冷杉。

山發高峻秀麗,碧綠欲滴,毗鄰梅萊娜谷和水綠森林,為這座古城增添了無與倫比的魅力。

東南部是2000多公頃的窪地森林,這裏珍禽異獸混雜。森林裏有許多美麗而安靜的村莊。幾個世紀以來,許多音樂家、詩人和畫家在這裏度過了漫長的時光,並創作了許多著名的作品。

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的約翰·施特勞斯的名曲《藍色的多端河》和《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就是在這種多端河的幽靜環境中誕生的。

貝多芬於1802年搬到了毛越的小村莊海利根州。森林中的Hint bruehl村有舒伯特故居。路邊有壹個破舊的磨坊,村口壹棵菩提樹下有壹口井。

據說當時磨坊主人有個女兒叫露西,長得很帥,每天早上都會提著水桶去井邊打水。舒伯特經常在他的房子裏看到這壹幕,這壹幕後來成為他構思創作名曲《美麗的磨坊姑娘》的原型。

現在,森林地區的許多村莊仍然保持著原始狀態。磨坊、水井、村邊雕花彩繪的木屋、酒館前懸掛的小燈,都會讓人想起詩意的田園風光。維也納森林是阿爾卑斯山的前沿高地。

沿著茂密的林間小路爬上高坡,眼前只能看到壹片綠色的海洋,在微風的吹拂下起伏不定,正如名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鳥兒在歌唱,流動的泉水在汩汩流淌,微風在呢喃,空氣芬芳迷人。

維也納歷史中心

維也納是世界名城,奧地利首都,以“音樂之城”聞名。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多瑙河畔,多瑙河貫穿整個城市。內城古街縱橫交錯,高層建築很少,多為巴洛克、哥特式、羅馬式建築。

聖斯特凡大教堂是維也納市中心的壹座哥特式教堂,也是歐洲最高的哥特式古建築之壹,具有濃郁的東歐教堂地方色彩。教堂屋頂外,畫著大面積的彩色圖案,被稱為“維也納精神”。

建於公元1304年,兩個世紀後完工。數百年來,它被認為是其建築藝術的傑作。毀於二戰,戰後重建,歷時10年,1958年基本恢復舊貌。

大教堂由65,438+0座主體建築和3座塔樓組成。南塔最為壯觀,高1.38米,呈圓錐形直插雲霄。

霍夫堡宮,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宮殿,位於首都維也納市中心。1696開工,1713竣工,歷時10余年。

它是由奧卡爾皇帝為歐根親王建造的。歐真王子原本是法國貴族,後來成為帶領奧地利軍隊擊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宮殿前的英雄廣場上豎立著他的騰躍英雄銅像。

他是壹個深諳建築藝術的武將。建築師按照他的想法建造了壹座模仿法國凡爾賽宮的古典宮殿。它也是壹座宏偉的巴洛克建築,是歐洲最壯觀的宮殿之壹。

美景宮

美景宮是奧地利維也納的壹座巴洛克式宮殿。與霍夫堡和美泉宮不同的是,這座宮殿的主人不是皇帝,而是軍事元帥——歐根親王(prinz eugen)。

他曾為哈布斯堡三位皇帝效力,為哈布斯堡王朝帝國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座美麗的宮殿分為上下兩部分。連接上下美麗宮殿的是壹座以法國和意大利風格為主的對稱花園。

園內有許多園林雕塑、噴泉和瀑布,包括壹個動物園和壹個長滿奇異植物的溫室,是18世紀最美麗、華麗、精致的歐洲園林之壹。

其對稱設計的臺階和軸向排列的噴泉水池被草木環繞,噴泉中的海神波塞冬和巴洛克式獅身人面像等雕像將遊客帶入壹個奇幻的世界。

如今,奧地利梅景宮美術館已經在梅景宮設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收藏博物館之壹。下美宮是中世紀藝術和巴洛克風格的博物館。

上美景宮是壹座19、20世紀的藝術博物館,主要藏品19世紀。

以及20世紀左右的藝術家彼得·邁耶的作品,法國印象派如克洛德·莫內、奧古斯特、雷諾阿、古斯塔夫?克利姆和埃貢?席勒等人的傑作。

最受歡迎的收藏是克裏穆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吻》。

西西公主博物館

在世界各地,許多人都是茜茜公主的粉絲,他們崇拜她。為了滿足粉絲們近距離接觸這位美麗女王生活的願望,奧地利專門設立了茜茜公主博物館。

該博物館位於維也納霍夫堡宮,於2004年向公眾開放。

茜茜公主的名字是伊麗莎白?阿米莉亞。歐也妮,1837 1837年2月25日出生於德國慕尼黑,是巴伐利亞的公爵夫人和公主,後來成為弗朗茲?約瑟夫壹世和匈牙利王後於1898年在日內瓦不幸遇刺身亡。

該博物館的特別之處在於,除了展示伊麗莎白女王的許多私人物品外,它還將展示這位美麗女王的壹些最著名的肖像。

博物館重點展示了伊麗莎白的個人生活,尤其是她對宮廷禮儀的熱情,對美麗和瘦身的瘋狂追求,對運動的極度熱情以及對古典詩歌的癡迷。

伊麗莎白女王的壹些私人物品也將首次向世人展示,除了她在婚禮前夕的派對上所穿禮服的復制品,還有她的著名肖像、她的秘方和珠寶、她的晨衣、遮陽傘、折扇和手套。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博物館還珍藏著她當年乘坐的那輛豪車的仿制品,參觀者甚至可以踩上去體驗壹下。同時,刺客的石膏頭像模型也在展出。

美泉宮動物園

美泉宮動物園,或稱維也納動物園,是位於奧地利維也納著名的美泉宮的動物園。它是哈布斯堡王朝在1752年建造的。這裏原本是當地歷史悠久的皇家動物展覽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園。7月1906日,園區第壹只大象誕生。

動物園從1992私有化,轉讓給赫爾穆特。

Pechlaner也是奧地利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主席,他負責動物園許多部分的現代化和維持其經濟狀況。

維也納動物園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大熊貓館”的動物園。這些熊貓是2003年由中國租借給該動物園的。他們的名字分別是楊洋和龍徽。

動物園的另壹個特色是“雨林館”,遊客可以穿越壹個模擬亞馬遜雨林的地方,還有壹個“水族館”,遊客可以在亞馬遜河的洪水下模擬穿越。此外,2004年初,動物園還新開了壹個北極館,裏面有北極動物。

維也納歷史博物館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維也納環城路旁的壹座宏偉建築裏。它是由統治歐洲近7個世紀的哈布斯堡家族資助的。是為藏品展覽而建,1891開放。它是世界上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壹。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本身就是壹件壯觀的藝術品,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宏偉外觀,並巧妙地用大理石、石膏圖案和金箔裝飾內部。外觀和內部裝飾是眾所周知的要素之壹。

博物館的藏品極其豐富,達到數十萬件,主要包括哈布斯堡家族的珍寶和藝術品,安布拉斯斐迪南大公的藏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的藏品。

此外,還有埃及和中東的收藏品,古希臘和羅馬的收藏品,繪畫,硬幣,古代樂器,武器和盔甲,制服,馬車等等。

博物館有50多個展廳,如埃及和東方藝術、希臘和羅馬繪畫、歐洲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獎章和硬幣、武器、古代樂器、皇家車馬、19世紀繪畫和皇家珍寶等。40多萬枚珍貴古幣甚至可以和著名的巴黎錢幣收藏相提並論。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的畫作也備受關註。勃魯蓋爾的作品是壓軸戲。《巴別塔》、《雪中的獵人》、《農夫的婚禮》充滿了日常生活的氣息,對人物的表現別具壹格,妙趣橫生。

聖人?斯蒂芬大教堂

維也納的斯蒂芬主教大教堂也被稱為“聖?斯蒂芬大教堂”,羅馬天主教大主教的所在地。深受人們喜愛的維也納市的象征經常被選為奧地利國民生活中重大事件的發生地。

斯蒂芬主教大教堂以其137米高的哥特式尖塔和馬賽克圖案的屋頂聞名於世。它是維也納首都的象征。斯蒂芬主教大教堂建於12年底,尖頂高達137米,僅次於德國科隆大教堂。

整個教堂的建築風格奇怪地混合在壹起。朝西的正門是羅馬風格,尖塔是哥特式風格,祭壇是巴洛克風格。這些不同建築風格的融合,是四個多世紀以來人們不斷改造建設的結果,也是維也納人妥協和解能力的體現。

進入教堂,突然看到宏偉的哥特式講壇,是安東創作的?皮埃爾·格林姆。他還創作了壹尊自己的雕像,從樓梯下的窗戶往外看。如果妳仔細看,妳會發現另壹個他自己的雕像站在石鋼琴的腳下。

教堂南側的尖塔完成於15世紀中葉。它被無數更小的尖塔環繞著,又被壹層層的圓珠環繞著,像壹頂鑲滿珠寶的皇冠,華麗無比。

爬上尖塔中狹窄的345級回旋處,可以到達塔頂,看到維也納市中心的美麗與寧靜。

維也納劇院

維也納劇院是壹座建於帝國時代的歷史劇院。因為維也納河在劇院旁邊靜靜流淌,所以也叫維也納河畔劇院。

這是伊曼紐爾寫的,他熟悉維也納的戲劇。

由Schikaneder建造,1801 6月13日,劇院在Schikaneder的開場白下正式開幕。

維也納劇院被描述為設備最齊全的最大劇院之壹。劇院的黃金時代也是維也納的輕歌劇發展起來的時候,從1945到1955,臨時代替了二戰中被盟軍轟炸摧毀的維也納國家劇院。

1955,維也納劇院因安全原因關閉。

好幾年都沒人用,甚至在60年代初就出現了被改建為停車場的危機。好在1962年,維也納劇院和同時期的其他歌劇院壹樣,建立了自己的章程,逐漸形成。

莫紮特200歲時,維也納劇院也推出了壹系列莫紮特的歌劇,從這個時候開始在羅蘭。

在格耶的指導下,劇院成為專門演出歌劇和其他古典音樂的場所,逐漸被人們接受和喜愛。

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

金色大廳被稱為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也被稱為金色大廳和維也納愛樂大廳。位於維也納貝森多夫街12號,是維也納乃至世界著名的音樂廳之壹。

金色大廳被稱為世界五大音樂廳之壹,與柏林愛樂音樂廳、萊比錫商人音樂廳、阿姆斯特丹市政廳和波士頓交響樂廳齊名。

金色大廳不是獨立的建築,而是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的壹部分。這棟樓裏有很多音樂廳,包括勃拉姆斯音樂廳、莫紮特音樂廳等演奏廳,還有辦公室。

金色大廳長48.80米,寬19.10米,高17.75米。它是維也納音樂生活的支點,也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年演出場地。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傳統上在這裏舉行。每年都有新年音樂會,大廳金碧輝煌。

建造大廳時並不提倡“聲學”,而是建築師對共鳴和傳聲的獨特研究經驗,在高臺的木地板下挖空了壹個空間,並精心計算了樓上包廂的劃分和墻上女神柱的排列。

天花板和墻壁使用建築材料,防止靜電幹擾,使大廳內的觀眾無論坐得遠近,都能享受到同等水平的音樂表演。

奧地利皇家音樂之友協會在金色大廳收藏了豐富的音樂史、手稿、樂譜、樂器等等,非常珍貴。

來這裏,聽壹首優美動人的音樂,看壹場催人淚下的歌劇,看看多瑙河畔有多少故事,多少次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