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的劉若英最近接受采訪,宣傳她的新專輯《大家都好》。
這些年她很少露面,也從未停止過唱歌。去年舉辦的網絡音樂讓很多人意猶未盡,同時也讓她感受到了多年來給人溫暖和安寧的力量。
面對關於“變老”的問題,劉若英說:
我怕變老,但更怕變怪。
這麽多年過去了,劉若英似乎壹直保持著壹種疏離感。
那個唱著“我想我會壹直孤獨,壹輩子都這麽孤獨”的女孩,後來遇到了那個“很愛妳”的人,自信地壹頭紮進了生活的柴米油鹽。
2011年,劉若英和比自己小10歲的青年才俊閃婚了。
2015劉若英晉升為媽媽。
多少來自山川江湖的才女佳人,結婚生子後“囿於廚房與愛情”。
婚後,劉若英出了壹本書,叫《我敢壹個人在妳懷裏》。
它寫下了她和丈夫的關系狀況:
“有時候拍戲,我們經常半個月不見面,沒必要天天粘在壹起。相處就像把兩個單獨在壹起的人放在壹起。在壹起的時候,他們就像黏土,可以塑造成除了兩個人以外的第三種樣子。分開了就像磁鐵壹樣,互相吸引卻又各自獨立。”
兩個人家裏都有自己的臥室和書房,分房睡,廚房和餐廳是* * *用的。
出去看電影不壹定要在壹起。看自己喜歡的,經常去不同的電影院。
即使在兒子出生後,身為母親的劉若英(Rene Liu)也壹直在試圖找到壹種平衡,用她的話說,就是“拼命殺出壹條血路”。
“我希望當我右手拿著瓶子,左手拿著廚房鏟子的時候,我的眼睛仍然可以看向遠方,我可以感受到四季的變化。”
結婚10年,分開9年,劉若英壹直堅持做自己。
“孤獨”和“獨處”成了她最重要的人生話題。
很多人經常問劉若英,他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喜歡獨處的。
她說,從記事起,壹個人就是她的生活狀態。
六壹兒童節1969,劉若英出生於臺北壹個貴族家庭。
劉若英的祖父是壹名將軍,他的祖母是壹個很好的家庭。
她小時候父母離異,她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家庭教育嚴格,爺爺奶奶的言傳身教對她影響很大。
奶奶是當時的名媛,形象壹向端正。臥室裏,穿著薄紗睡衣和孔雀毛拖鞋;只要出了臥室門,妳永遠是壹身整潔的旗袍和絲襪。
“她走路的時候會挺直腰板。在重要場合,她肯定要穿旗袍和有跟的鞋子。”
幼兒園老師問她長大後想做什麽。她說她想當劉太太,因為大家都叫奶奶劉太太。
做妻子和母親甚至成了她的“童年夢想”。
出身名門的奶奶,為了培養孫女的見識和氣質,傾註了大量的積蓄和精力。七歲時,祖母給劉若英買了壹架昂貴的鋼琴,並監督她每天練習。
小孩子不懂為什麽要苦練鋼琴。祖母笑著說:
“如果有壹天她被老公拋棄了,鋼琴也是壹門技能,她可以靠自己養活自己和孩子。”
這個傳統與現代並存的軍人家庭,培養了劉若英的獨立與正派。
而劉若英的叛逆精神也恰好來自這樣的家庭。只要她想做壹件事,沒有人能阻止她。
就在家人以為劉若英即將踏上美好的夫妻生活時,她遞給他們壹紙合同。
妳讓我磨煉三年,如果沒有什麽成就,我就退出。
高中畢業後,她前往加州州立大學學習聲樂和鋼琴演奏,並獲得了古典音樂學士學位。
最慘的時候,她找了三份工作。
每天下課後去日本料理店上菜,工作到晚上5點半到10點半。周六白天去唐人街賣床墊;星期天教孩子們彈鋼琴。
她想過放棄,給慈愛的爺爺打電話尋求安慰,爺爺無情地丟下壹句話:
“如果妳不能完成學業,妳就會死在美國。”
就這樣,從她16歲開始赴美留學開始,除了回臺灣省的半年多,她壹個人生活了20多年。
對劉若英來說,孤獨是正常的,也是享受的。獨居更像是壹種本能,但更難相處。
年輕的時候,劉若英甚至說:
找人結婚生子,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壹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可能是我這輩子要面對的最大挑戰。
“如果沒有壹個人生活的過程,人生永遠是別人的人生加上妳的人生,而不是妳自己的人生。”
劉若英第壹次意識到自己是壹個人住,是在他去買牙膏的時候。“終於有牙膏的選擇了,真好。”
後來,這種留學的孤獨感終於在電影《小女孩捕魚》中得到了釋放。
當時劉若英24歲,帶著《小女孩捕魚》的劇本找到了她。
兩個才女互相傾慕,但劉若英簽拍戲合同時,看到其中壹個“裸胸”,她無法接受。
有人問她:“如果脫了妳會怎麽辦?”
她說:“我會死的!”
劉若英寧願放棄成名的機會,也不願違背自己的意願。就在她收拾行李準備離開的時候,張艾嘉被這個女人的力量所打動,於是她修改了合同。
最終,年輕的劉若英憑借這部電影獲得了許多獎項。
張艾嘉說:“我喜歡劉若英,不是某個階段,而是整個綻放的過程。”
劉若英鄰家少女般的外表背後,是壹顆躁動不安的心。
在拍攝《人間四月天》的時候,她沒有演導演推薦的才華橫溢的林或者陸小曼,而是演了長得醜的張幼儀。
她說:“林可以說陸小曼可以哭,但張幼儀不能哭,也不能說壹定要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讓眼淚掉下來。”
她看到了壹個不壹樣的張幼儀,於是我們看到了壹個全新的、感人的張幼儀。
她憑借自己的文藝氣質和純粹的演技,詮釋了壹個又壹個有自己味道的角色。
2001,劉若英在《粉紅女郎》中飾演婚姻狂魔方小萍。她故意戴了個降低顏值的牙套,給自己做了個大齙牙,講了壹個“醜女孩”也可以有愛情的故事。
就連原著作者朱德庸也說:“這裏最委屈的是奶茶,因為她要醜了。”
後來,劉若英在《上海往事》中扮演了孤傲的張愛玲。在這部戲裏,她為了壹場哭戲哭到停不下來,甚至哭到暈倒。
直到《上海往事》結束半年多,她還是無法從角色中走出來,經常恍惚,不知道自己是誰。
對於每壹個角色,她都真誠的詮釋,讓人過目不忘。
她的感情很強烈。最著名的壹幕發生在2004年的《天下無賊》中。
這壹幕被網友稱為“教科書級的哭”。劉若英也憑借精湛的演技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
她的內心壹如既往的柔軟而堅定。
幾十年來,名曲佳作數不勝數。
誰在青春裏沒聽過壹首劉若英的《後來》、《好愛妳》、《為愛癡狂》?誰也沒聽劉若英從無知到成熟壹路磕磕絆絆。
除了表演和唱歌,她還寫散文。
出版了《壹個人的KTV》、《單身日記》、《樓下談戀愛》、《我想和妳走》、《我的不完美》、《愛情限量版》…
她越來越清楚自己的特點,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曾經有人問劉若英:“為什麽妳總是給人壹種溫柔、從容、不急不躁的感覺?”
她笑著回答:
“因為我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要經歷所有的黑暗,承受人生所有的痛苦。”
在復雜的娛樂圈,劉若英很少有緋聞。她的生活平凡而簡單,她享受著獨處的時光。
“慢慢地,我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逛街、看電影、喝咖啡...有壹天在家裏,我給自己做了美味的牛肉面,配上新鮮的蔬菜,坐在被陽光包圍的桌前細細品味。突然覺得這樣的生活真幸福。”
結婚10年,老公經常從北京飛臺北,分居9年。
就連劉若英也認為這種狀態相當不錯:
“人就像粘土壹樣。在壹起的時候就粘在壹起,分開之後就有了各自的樣子。人天天在壹起,濃度越來越低。我們每次都能有80%以上的集中度,以質取勝。”
劉若英曾承認自己是壹個喜歡在婚姻中做逃兵的女人。
當家務和工作讓人崩潰的時候,她會毫不猶豫地丟下爛攤子,跑到臺北東區壹個隱蔽的書吧,處理工作中的郵件、文案、創意。
談到幸福,她說:
“太多人問我快樂不快樂。我想說,過去的劉若英是真的,現在也是真的。”
她用了40多年的時間去面對自己,終於勇敢地面對了自己的人生課題:她選擇了壹個人,壹段婚姻,和家人在壹起,卻依然享受著獨處的時光。
”劉若英就像壹杯溫熱的奶茶。雖然她不是標準的美女,但她沒有紅酒的優雅,沒有咖啡的精致現代,卻有壹種溫潤馥郁的芬芳。”
就這樣,在眾人面前充滿孤獨的劉若英,在孤獨的同時陪伴著別人。
也許是壹首歌,也許是壹部電影。
喜歡劉若英的人,應該有壹顆孤獨而倔強的靈魂。
只要妳好好感受,美無處不在。
*作者:@Cindy遇見了美麗的自己,曾經是500強外企白領,另壹個“杜拉拉”;現在擁抱移動互聯網,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現在我是壹名企業家。希望分享的文字能給妳帶來壹些頓悟,讓妳遇見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