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色香味俱全的節氣美食:立夏飯的做法

色香味俱全的節氣美食:立夏飯的做法

 在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夏 這壹節氣中,都會有壹個吃立夏飯的習俗,為什麽我們要吃立夏飯?這是壹個什麽樣的由來,而立夏飯的做法又是什麽呢。據說立夏飯色香味俱全,讓我們壹起來看看立夏飯的做法吧。

 每逢立夏前壹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壹碗,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用點蒜苗。立夏日將兜得的米與食材在露天煮飯,飯上放青梅、櫻桃等,分送日前給米的人家,第家壹小碗。民間認為兒童吃後,可防中暑。

 立夏飯裏加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谷豐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飯,還有壹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

  立夏飯做法:

1、糯米洗過瀝幹

2、起油鍋炒鹹肉丁,出香味後放筍丁和豌豆壹起炒

3、放少許料酒,炒到料大概五成熟,把洗好的糯米放進去壹起炒,至米微黃,放水,口味重的可以放點鹽

4、大火煮開後小火煮大概40~50分鐘。

 “拄”意支撐。蘇軾《試院煎茶》有“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之句。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其目的是出於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願望。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彩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是日,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壹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壹樣光滑。

 立夏過後,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壹些食物,往往寄托著祈福保平安的願望。如浙江嵊州人認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為“支撐”)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壹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制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壹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