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唐代節日

唐代節日

在古代,元旦是正月初壹。在唐代,人們在農歷新年的第壹天吃餃子。是的,從唐代就有交子了,吐魯番發現的出土文物就是唐代的交子。

煙花是唐代元旦燃放的,不是火藥用紙包著帶導火索的時候。而是做了壹堆竹子。點燃後,竹子裂開,發出“劈啪”聲,這叫放鞭炮。

據說上面的人物是尉遲恭和秦。這種說法唐代沒有,元代才有。可見唐太宗是病了,讓尉遲恭和秦把守城門。這個故事是後人杜撰的。

正月十五是上元節,朝廷會放假。皇帝宴請王公貴族,放上燈籠。

唐朝沒有吃元宵這壹說,所以元宵節也就沒有名字了。當時有壹種食物叫油絲帶,是圓形的,有餡的,油炸的。我想那是早期的元宵節。

三月三日是王太後的生日,也叫上思節,有達官貴人和普通百姓參加。去曲江池玩,玩的開心。

寒食節,也叫火祭,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與介子推無關。在原始社會,在我們找到鉆木取火的時間之前,我們的祖先就用自然的火來燒烤食物。用火,要小心保存壹年。在寒食節那天,我們應該熄滅舊火,使用新火。所以叫改火節。

出於對火的崇拜,在寒食節這壹天,我們不吃熱食,而要吃五天的冷食。

眾所周知,吃冷食對胃的傷害很大。誰能忍受連續幾天吃冷食?那就不容易生病了!所以曹操特別痛恨寒食節吃冷食的習俗,下令寒食節不準吃冷食。在選官上,寒食節吃熱食也是作為壹個考核標準。

曹操移風易俗的勇氣非常值得稱道。

端午節,現在有壹種說法,因為是屈原逝世紀念日,所以不允許說“端午快樂”,而要說“端午健康”。

屈原之前沒有端午節這壹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是祭祀神靈的壹種儀式。賽龍舟和往河裏扔粽子是為了感謝神靈。

唐玄宗曾說端午:“嘆節氣之循環,為美之樂。”歷史上沒有記載“端午節快樂!”所以,當我們慶祝端午節的時候,就說壹句“端午節快樂”吧!

註:《百家講壇》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