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告別“隨便”——讓思維導圖告訴妳周末吃什麽

告別“隨便”——讓思維導圖告訴妳周末吃什麽

慵懶愜意的周末清晨,當妳興致勃勃地爬起來準備給心愛的人做壹頓西式早餐時,卻發現冰箱裏還落魄地躺著兩個包子和半盒剩飯。猶豫不決之際,如果再聽到壹句“隨便”,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興致頓時壹瀉千裏。“吃什麽”是個可怕的話題,它把妳囚禁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間,壹邊消磨妳的意誌吞噬妳的耐心,壹邊讓妳眼睜睜地看時間從眼前飛逝。家庭主婦的周末,多半是在無休止的糾結中度過的。既想清理存貨又想別出心裁?不如讓思維導圖來幫妳做決定。

首先畫壹個“吃貨”的中心圖像。千萬別擔心自己畫得不好或畫不出來,要知道,大多數人的繪畫水平都和妳差不多——我這個中心圖像就是照著網上的圖片畫出來的。即使臨摹得不好,醜壹些也沒關系,反正別人看不到。

對於整理思路的思維導圖而言,時間緊迫或懶得動筆時,中心圖像是可以用文字代替的 ,比如這樣。

但輔助記憶的導圖要另當別論,盡量畫得越漂亮越好。雖然可能會花費很長時間,但繪圖的過程本身就是加深記憶的過程。

接著把需要清理的食物用粗線從中心圖像處向外延伸。我需要清理的食物有做元宵時剩的黑芝麻餡、快過期的意面、玉米片和果醬。 線條的顏色要越豐富越好,這樣更容易激發想象力和創作興趣。 我選擇用食物本身的顏色繪制線條,既貼切又省腦細胞。

接下來就可以在第壹層級食物的基礎上向外延伸了。比如制作意面需要肉餡,還應該準備壹份沙拉搭配意面,因此在意面的下壹層級,我寫下了肉餡和沙拉。 層級越低,線條要相應地細壹些,字體最好也能夠小壹號,以凸顯思維導圖的層次感。

以此類推,我又對剩下三種食物進行了思維發散。 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也最難遵守的規則就是“壹分支壹詞語”。用詞語替代短句更有助於構思創意和分析思考,越關鍵的問題越應在表達方式上加以註意。 比如我由沙拉壹詞聯想到金槍魚土豆泥,但在畫圖時務必將短語拆成金槍魚和土豆泥兩個單詞。這樣我就能夠通過土豆泥聯想出金槍魚和黑椒兩種不同的口味,避免了將思維固化在既定模式中。

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自然會首先想到家中已有的原料,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最大化利用手邊的食材,確保飲食遵循先進先出原則。

全部完成後,就可以根據目前確定的菜譜安排時間了。比如意面和卷心菜沙拉作為周六的午餐,而周日的早餐定為醪糟雞蛋和湯圓。時間的安排上我主要遵循三個原則,日程安排、家人需求和食物熱量。比如周六上午我們有外出計劃,中午就安排烹飪時間較短的意面和沙拉。對於老公喜歡的菜品,選擇的難題完全可以交到他手中,比如安排哪頓吃冒菜哪頓吃魚,我只負責做就行。在熱量方面我習慣遵循早高晚低的原則,如果對體重不在意,則完全可以隨心情決定。

通過安排時間可以清晰地發現,目前的菜譜還不能滿足周末兩天的需要,比如周六晚上還不能確定吃什麽,而周日晚上僅有肉釀面筋壹個菜。於是我繼續挖掘家裏的存貨,在導圖的第壹層級增加了咖喱和魚兩項。

全部安排完之後,把家裏沒有的食材圈出來,就可以立刻沖進超市血拼啦。

雖然思維導圖已經成為我工作中不可離手的工具,但我並沒想過把它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無非是些柴米油鹽雞毛蒜皮,如果這點小事還需要在紙上寫寫畫畫,未免也太小題大做了。現在看來,生活並非想象那般容易,倒是自己對生活缺少了壹份尊重和熱愛。若不是靜下心來畫下幾筆,恐怕我和老公又要在吃飯前重復大眼瞪小眼的場景了。這正是思維導圖的奇妙之處,畫圖的過程就像在大腦溝回中走迷宮,不到最後壹刻,永遠不知道面前將會出現什麽。

如此奇葩的想法其實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這本書。作者矢島美由希不僅是思維導圖創始人東尼·博贊的授權培訓講師,更是壹位日本女人。除了日本人普遍具有的堅韌不拔、精益求精的“職人精神”之外,日本女人生來又多了壹分細膩。無論是收納、手作還是其他這種甚至不能稱之為行當的行當,她們都能從日復壹日的實踐中摸索出壹套精妙的方法。現在她們又將男人和孩子普遍用於職場和學校的思維導圖搬回家,實在是要把家居生活鉆研到極致。

大概是與培訓講師的身份有關,矢島美由希的關註點並不在於精深的繪圖技術,而是如何幫助大家邁出第壹步。從啟蒙的角度來看,矢島美由希絕對是壹位當之無愧的好老師。為了減輕大家的學習壓力,她在書中反復強調,只要我們帶著明確的目標繪制思維導圖,是可以在充分理解規則的基礎上對畫法進行調整的。要知道,東尼·博贊在他的《思維導圖》壹書中,僅針對繪圖的技法和布局,就列出了4大項23小項具體規則。對於初次接觸思維導圖的人來說,壹次性記憶並應用所有規則並非易事。相比之下,矢島美由希采用的方法就要變通許多。比如壹張圖上可以包括多個中心圖像;導圖的線條不僅可以往回引,還可以和其它線條交織在壹起;甚至單色或全部為文字的不完整導圖都是可以接受的。

與其說《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是壹本書,倒不如將它看作壹堂生動的案例課。書中羅列了大量學員繪制的思維導圖,每幅圖先由學員進行介紹和講解,再由矢島美由希老師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給予點評。可不要小瞧這些看似簡單的點評,這是矢島美由希通過繪制和指導海量導圖提煉出的精華。東尼·博贊在提出思維導圖的3A(Accept, Apply, Adapt)原則時,特意強調在應用階段最少要畫100幅思維導圖。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老師雖然無法代替妳動手,但書中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必要的反饋,勢必會讓學習事半功倍。

說到思維導圖的用途,就更加不勝枚舉了。對於自己而言,思維導圖是最簡單的個人管理工具。不僅可以回顧過去(備忘)、展望未來(計劃),更可以和自己的潛意識對話,發現未知的自我。對於家人來說,思維導圖可以維護親密關系(合作),減輕隔閡與誤會(溝通)。在教育方面,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孩子搭建學習體系(記憶),提升思維能力(邏輯)。在工作方面,思維導圖可以構建信息平臺(***享),輔助頭腦風暴(創新)……不誇張地說,只有妳想不到的,沒有思維導圖做不到的。

與傳統手繪相比,思維導圖軟件目前似乎更加受到大家青睞。軟件制圖確實有上手快、效率高的優點,但也抑制了大家系統學習繪圖規則的需求。無論是東尼·博贊還是矢島美由希,都鼓勵大家形成自己的導圖風格。但Adapt是建立在Accept的基礎之上的,正如矢島美由希在書中所說, “繪制思維導圖和玩遊戲的道理相同,設置並遵守壹定的規則,反而能從中獲得自由” 。網上很多使用思維導圖軟件的作者顯然還不具備思維導圖的基本知識,不僅在形式上千篇壹律,更是出現了沒有中心圖像、分支上寫句子等大忌。這種大括號似的思維導圖不僅看著乏味,在記憶效果上也必然要大打折扣。與其不得章法地胡亂摸索,實在不如拿出壹兩個小時學學基本原理,讓更多朋友愛上妳的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