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不僅大呼“說媽媽矮矮的都來看看”,還說“我對兒子有信心”。有調皮的網友甚至嘲諷“我生下來就有錯嗎?”母親的回復也很幽默:“超生沒機會去醫院。”
似乎孩子的身高永遠是老媽媽的“頭等大事”。
母子最可愛身高差(來源:盛世)
01孩子的身高是誰遺傳的?
中國有句民間諺語:父親矮,母親矮,個子矮。意思是,父親矮,孩子可能高;如果母親個子矮,所有的孩子都不會高。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相關研究證明,除了營養狀況,父母的遺傳是決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遺傳概率為70%。父母的遺傳基因分別為0.89和0.87,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身高遺傳因素的參與是均等的。
如果父母都不高,那就要看孩子後天30%的努力了。本文開頭那對母子之所以出現“最萌的母子身高差”,我相信這位媽媽壹定是抓住了後天30%的機會,東山再起了。
誰遺傳了寶寶的身高?
俗話說,胖是暫時的,矮可能是壹輩子的。說到身高,可能是很多人的痛。
普通人中,男生低於170㎝,女生低於160㎝,會被認為太矮,這個標準在明星中更為嚴格。但是身高不能決定命運。比如娛樂圈的這些矮個子,都是很紅的大明星。
現在的娛樂圈,有很多明星因為身材矮小而被別人嘲諷。例如,黃楚霖、潘長江和郭敬明在男明星中更有名,奧利維亞、菊池和楊蓉在女明星中更有名。
新興的網絡名人世界是提莫峰,廣大網民甚至結合她的身高和她名字給出的順口溜“天王蓋地,提莫之虎壹米五”來取笑她的身材矮小。當然,無論是短星還是網絡名人,網友的調侃並無惡意。
毫無疑問,這些明星也想高大上。他們沒有錢嗎?不,恰恰相反,他們收入很高,但即使富如敵國,也無法通過醫療技術改變矮個子變成高個子的事實。
女生還好壹點,身高不夠,男生穿高跟鞋壹起來更慘。雖然有男士內增高的鞋子,但是怎麽才能內增高,高於女生高跟鞋最低十厘米的高度呢?另外,生得高不是很甜嗎?
矮人們的煩惱
父母要明白影響孩子後天成長的四個黃金期!
在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黃金期。如果家長能把握住孩子成長的黃金期,及時為孩子做好科學的身高管理,孩子將來很難不長高。
如果父母雙方都矮,在排除孩子不是“長得晚”的因素後,有必要盡快對孩子的身高進行幹預,但在幹預前,我們首先要了解這四個影響孩子後天成長的黃金期:
(1)胎兒期:指嬰兒出生前在母親子宮內。如果孕媽媽在孕期營養不良或有其他感染,會影響胎兒的生長遲緩或低出生體重,對以後的身高影響很大。
(2)嬰兒期:指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是生長最快的時期,需要較高的熱量和蛋白質。所以要提倡母乳餵養,及時合理添加輔食,定期體檢。
(3)兒童期:兒童期,孩子3歲以後每年能長高5-7厘米。是5 cm還是7 cm,取決於遺傳、環境、營養等綜合因素。所以,在這個“穩定”的成長時期,家長每年都要關註孩子的身高,並進行測量。
(4)青春期:9-12至17-18年齡段的女生;男生從11-13歲到19-21歲,是身體快速成長的時期,要註意營養等方面的全面教育。
孩子的四個黃金成長期,就像多米諾骨牌壹樣,是壹個連續的動態過程,這個階段是下壹階段成長的基礎。所以,在孩子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家長都不能掉以輕心。
父母對孩子身高的擔憂
抓住後天30%的機會,讓孩子擁有長腿。
新生兒出生時的身高基本都在50㎝左右,沒有差別。但是,產後發育存在個體差異。0-3歲是孩子生長的第壹個高峰期,尤其是第壹年,可以長到25㎝左右,有的孩子甚至可以長到25㎝以上。
如果孩子出生時還不到50㎝,那麽父母就應該在孩子長得最快的時候,也就是3歲之前趕上,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趕上。3歲以後,孩子成長進入平臺期,很難比其他孩子長1-2㎝。
如果孩子錯過了3歲,那就趕緊抓住4-9歲進行幹預,身高管理時間越早越好!為了不讓孩子以後因為身高問題而“自卑”,家長們要趕緊行動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身高管理方法肯定是不壹樣的。但是,總的來說,離不開以下四個方面:
壹.營養
(1)含鈣食物
牛奶是含鈣最多的食物。牛奶或奶粉中含有豐富的鈣,容易被人體吸收,能促進牙齒生長和骨骼生長。可以讓孩子每天喝300 ~ 500ml的牛奶或奶粉,保證身體正常需要。
(2)含維生素D的食物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動物肝臟和蛋類,以及蔬菜。維生素D可以促進骨骼發育,促進生長和身高,補鈣時補充維生素D還可以調節鈣磷代謝,促進鈣的吸收。
孩子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此外,蝦皮、蝦米、紫菜等海鮮都含有鈣和維生素D,容易被人體吸收,在日常飲食中也是不錯的選擇。
飲食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第二,睡眠
(1)不要太晚入睡。
現在的社會講究科學育兒。很多媽媽在寶寶出生後選擇母乳餵養,督促孩子早點入睡,科學作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保證充足的睡眠。
科學表明,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最多,身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是促進孩子身高增長的“動力”物質,所以在保證孩子每晚早睡的同時,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兒科醫生說,孩子盡量8點前睡覺,9點進入深度睡眠。最遲不得超過10分。他們每天要保證8-10小時的睡眠,養成早睡早起的科學習慣。
保證充足的睡眠。
第三,運動
平日裏,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參加壹些戶外運動,如遊泳、跳繩、打籃球、羽毛球等,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身高增長,還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但是,不像運動員那樣運動,過度運動,會抑制孩子的生長發育。
據我所知,跳繩和打籃球是大多數人公認的對提高孩子身高有明顯效果的兩項運動。它們很容易操作。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參加這兩項運動,並堅持下去,取得好的效果。
多做運動
第四,情緒
孩子個子矮,父母只想著怎麽增加營養,怎麽補充激素,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卻很少想到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怎樣的影響。其實最重要的是心理問題造成了壓力,導致了生長激素的分泌平衡被打破,從而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這些身體反應會讓家長覺得孩子有心理問題:食欲不振,情緒不穩定,睡眠不好,容易驚醒,抵抗力弱。雖然沒有大病,但是小病可以繼續。
孩子神經緊張,晚上睡不著,容易影響生長激素在夜間的正常分泌。生長激素不能正常產生,還想讓孩子長高。這無疑是壹種幻想。
寶寶心情不好也會影響身高。
研究人員發現,不良的心理和情緒會讓人成長緩慢,身材矮小。更多的研究表明,許多有心理和精神問題的孩子比同齡人矮。
看來,壹個孩子要保證壹定的身高,除了飲食營養、睡眠質量、運動之外,還必須註意心理因素的影響。但是,我們身邊很少有人註意到這個問題。
現在大多數家長在關註孩子的成長時,往往更多的關註遺傳、營養、運動、疾病、生活習慣等因素,而忽略了情緒對身高的影響。其實,好心情也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