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觀點源於和網友的壹次討論。
無垠的宇宙存在於何處?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道家所謂的“無中生有”的過程是怎樣的?
也許這是科學家應該討論的問題,也許這是哲學家應該討論的問題。但是某個人覺得那些高深莫測的討論離我們普通人太遠了。為什麽我們不自己討論呢?
普通人討論的壹個好處就是不用引經據典,可以大膽猜測。我們完全有可能用幾句話來討論宇宙中這麽大的問題。
1
在某個人看來,宇宙沒有進化。宇宙在瞬間形成。所以,我把這種理解歸結為宇宙論。
當妳早上醒來,妳看到手表的秒針在妳的左手腕上。
秒針不會自己在那裏,於是手表出現了。
手表不會自己在那裏,所以左手腕出現了。
左手腕不會自己在那裏,所以妳的左臂和妳的身體出現了。
妳的身體不會浮在空中,所以妳的床就出現了。
妳的床不會沒有支撐,所以妳的房間就出現了。
當然,妳的房間站在地球上,所以地球出現了。
地球不會盲目漂浮,於是太陽系出現了。
太陽系的光不會無處可去,所以銀河系出現了。
就這樣,當妳早上醒來,看到左手腕表上的秒針轉動時,整個宇宙突然出現了。
2
沒有光,宇宙不會突然出現。第壹盞燈在哪裏?
創世之神說應該有光。睿智的佛陀說,無知(黑暗)產生了世界。科學家說,宇宙起源於壹次大爆炸,並且仍在膨脹。他們在談論什麽?
看某個B來推斷宇宙的突發過程。
那時候宇宙中什麽都沒有,結局會是我所說的混沌。而妳就是混沌本身,或者整個宇宙就是妳。那時候妳突然有壹個想法,壹個莫名其妙的想法——我是誰?妳想看清自己,妳想看看混沌是什麽樣子。
這個沒問題。看自己很容易。妳仍然處於混亂狀態。
但是突然出現了壹個小問題。
當妳審視自己時,妳會對某些部分進行第二次審視,而妳會掃除某些部分。妳看得更清楚的部分,妳忽略的部分就顯得灰暗。
妳又執著的看了壹眼清澈的地方,它變得更加清澈明亮。被忽視的地方更加黑暗。
於是光突然出現了。這就是上帝說的,要有光。
但是黑暗也被兌現了。這就是佛說的:無知。
明暗現象就是這樣出現的。
然後。
當光影出現的時候,那種節奏感就出來了。
節奏,也叫波動。其實和電影的節奏差不多。但在幻覺下,宇宙活了過來,行動了。沒有什麽是感動,只有妳真誠的認同功能,像風壹樣吹。
下壹個。妳持有自己越來越多的閃光點,妳的自我越來越突出,妳越來越亮,宇宙卻越來越暗。
其實整個宇宙都是妳,只是後來妳迷失了。有了這個幹凈的身體,妳就是妳。妳慢慢擡起左臂,清晰地看到手表的秒針在左手腕上轉動。
就像照鏡子壹樣。她忘記了整個鏡子是平等的。她盯著鏡子裏的臉,以為那是她。鏡子消失了,她從鏡子裏走了出來。
鏡子真的消失了嗎?壹秒鐘,鏡子突然出現,就像宇宙壹樣。
三
亮點的出現,亮點的持有。造成了明暗現象,所以產生了空間感。
明暗的節奏營造出波動的錯覺和時間感。
明暗二元對立,反復對立,波動越來越大,越來越遠。
宇宙萬物,裝置世界只是突然出現。
四
如果妳想知道宇宙有多大,它會變得多大。因為宇宙是在妳的求知欲下浮現的。宇宙的膨脹速度和妳求知欲的膨脹速度是壹致的。所以宇宙滿足不了妳的求知欲。
只要妳問妳是誰,妳就會變得很渺小。小到秒針的針尖,小到原子和量子。當妳發現連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都不是妳的時候,也許妳會像佛祖壹樣沈默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