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並不是由澳門人發明的美食,卻在澳門這裏做得風生水起,風頭蓋過原產地,關鍵在於用心思。如杏仁餅,要吃出杏仁香,所用杏仁不能馬虎,須大粒大粒的加州杏仁。打餅時力度也很重要,松與緊會影響餅的酥化程度,而即烘即食,又保持了新鮮度。遠近聞名的牛肉幹、豬肉幹,也是即烤即賣的,香噴噴的牛肉幹做法更具特色,大大的燒烤爐火光熊熊,專司烤肉的阿嬸,每天的職責就是不斷用大鑷子翻動壹片片的肉幹,每次只能烤壹片,每片要烤六七分鐘。下面就帶大家壹起走進澳門,品澳門美食吧!
鹵鳳爪是以精挑細選的雞爪為原料,經腌制、鹵制、油炸等工藝加工而成。肉的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易消化, 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等特點。鳳爪是雞的腳爪,可供食用,又名雞掌、雞爪、鳳足。雞爪在美食家的菜譜上不叫雞爪,而稱做鳳爪。鹵鳳爪采取的是濕腌法, 火雞爪與腌制水的比例為1:1(質量);腌制溫度控制在4-6℃。
龍須酥,據說是古代皇帝吃的小食品,已流傳民間二千余年了。正德皇帝遊民間時,發現民間竟有味道、外形如此特別之糖,當時稱之為"銀絲糖",入口極香、口味特別,因而對此物產生好感,於是下旨帶回宮中,並取名為"龍須糖"、也被稱為"龍須卷"及後再傳入民間,壹直是深受臣民們喜愛的食品。龍須酥據傳已流傳民間二千年,壹直為皇帝禦用點心,直至雍正年間,龍須酥才名聲大震。
魚唇是用鯊魚或其它大型魚的唇和皮加工成的壹種海味。魚唇,是海味八珍之壹,采用鯊魚及犁頭鰩的唇部和皮加工而成,魚頭部的皮也可用作加工魚唇的原料。魚唇是以鱘魚、鰉魚、大黃魚以及壹些鯊魚的上唇部的皮或連帶鼻、眼、腮部的皮幹制而成,營養豐富,食用以紅燒、黃燜為主。幹魚唇放容器內,註入開水,加蓋,泡3至4小時,即行煺砂,如有去不下的,可再用開水燜壹次,去砂後加開水用小火煮至能去骨時,輕輕抽去骨,註意保持形整不壞。
濃湯魚唇的主料是冬瓜1件,魚唇200克,雜菌150克,西蘭花3件,濃縮雞汁2克,雞粉2克,味精2克,鹽1克,生粉10克,濃湯250克,高湯1千克。魚唇用水漲發待用,冬瓜去瓤成盅入沸水中汆水後放鹽、味精入蒸箱蒸20分鐘蒸熟、蒸透明,菌類、魚唇汆水後放入高湯中,放鹽、味精、雞粉調味小火煨約2分鐘,撈出控凈湯,放入冬瓜盅內。另起鍋放濃湯,入雞汁、雞粉、味精、鹽調味後燒開,放生粉勾薄芡澆到冬瓜盅內即可。
珍珠鮑又稱假鮑魚,是軟體寄居貝殼類海洋生物,價格壹般在每斤10元左右,營養價值同海螺;扇貝差不多,但直接食用口感較真鮑魚差壹些,色彩艷麗,鮮嫩爽口。因長相和口感和鮑魚相似,所有得來假鮑魚這個名字。它和鮑魚的營養價值以及口感,價格,都有著天壤之別。它的價格壹般在每斤10元左右。它的營養價值同海螺;扇貝差不多,但直接食用口感較真鮑魚差壹些,稍微有點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