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孩子在的時候,我都會認真做飯,註意菜品的變化,葷素搭配。雖然我有點忙,但是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桌,看著孩子們壹口壹口的啃著,心裏充滿了幸福感,所以我也很享受做飯的過程。
然而,現在,我壹個人,壹家人在飯桌上團聚,壹個人靜靜地吃飯,是壹種孤獨。
最初幾天,如果早上有剩菜,中午就吃。如果沒有,他們將被不分青紅皂白地處理。如果晚上老張回家,他會主動做飯。如果老張不回家,他會吃壹個蘋果或者什麽都不吃。
半個多月下來,感覺自己壹個人的生活真的很無聊。
想起同學。
閆的丈夫在外地打工,兒子上大學。但是,每天從她的朋友圈,都能看到她分享的精致早餐。
兩只蝦,幾片牛肉,幾片水果,壹個雞蛋,幾種堅果,還有不少於三種蔬菜...每餐安排得當,葷素完全均衡。
尤其是她總是說得很漂亮。
她說吃是生活的基本藝術。做早餐,擺桌子,拍照,是對生活的儀式感。告訴我新的壹天會到來,這將是未來最普通卻又獨特的壹天。更重要的是,食物有著難以想象的治愈力量。它可以填飽妳的肚子,治愈妳的孤獨。
想想,她看著菜單,仔細琢磨了壹道菜,然後發了壹條朋友圈。做飯對她來說是壹種放松,而吃飯對她來說是壹種享受。享受每壹餐帶來的愉悅,傳遞到生活的每壹個角落。
我壹直覺得生活需要壹些儀式感,這和情景劇無關,而是關乎妳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敏感。我們對生活的投入和熱愛值得我們嚴肅地對待自己。
當妳開始心不在焉的生活時,其實是錯過了生活中的壹些特殊時刻。
做飯和吃飯是壹樣的。
吃好不在於吃的多貴多好,而在於用心對待每壹頓飯。連炒菜都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吃好才是積極的態度。
總有壹天,我們都要面對壹個人吃飯的局面,我們總要學會壹個人生活。當妳學會獨自享受豐富食物帶來的滿足感時,其實也就逐漸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相處。
在日常的煙火氛圍中,壹個人,在廚房和餐桌之間,輕松自如,用壹頓葷素搭配的均衡膳食,感受生活的真實踏實,治愈壹天的疲憊。
林語堂曾經說過;如果說世界上有什麽值得我們警惕的,那不是宗教,也不是學問,而是吃。
吃飯要善待自己。吃好是我們給自己最大的善意。
人生難免不如意。只有吃好了,才能從吃中獲得最簡單最純粹的快樂,才能快樂,才能微笑面對生活。
美好的生活始於壹頓美餐;吃好就是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