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酒店管理原理5000字讀書筆記~ ~ ~ ~ ~

酒店管理原理5000字讀書筆記~ ~ ~ ~ ~

首先,閱讀信息

閱讀書籍:

1.周三多、蔣軍、陳傳明,《管理學原理》,南京出版社,第2版,2月,1998。

2.斯圖爾特。Crene,邱瓊譯,管理百年,海南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閱讀時間:65438年2月7日+2004年2月26日。

二、內容介紹

《管理學原理》壹書是在1998《工業企業管理》教材的基礎上,由編者修改補充的。本書系統地介紹了管理科學的基本原理,同時根據近年來國內外管理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和我國企業管理的實踐,提出了各種組織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書的內容涉及面很廣,每個部分的介紹不可能很詳細。所以,閱讀本書第二章《管理理論的歷史沿革》,結合管理百年中管理大師們的各種管理理論和管理思想的詳細介紹。《百年管理》批判性地回顧了20世紀的管理思想和時代。它仔細回顧了每壹次管理創新,研究了管理的發展歷史,按照歷史年表的順序詳細描述了管理史上的重大事件,並回顧了許多歷史人物。

第三,“管理原則”的結構框架

本文由五個部分組成,從引言開始,每壹部分都是按照管理的四個功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來討論的。(詳見圖1)

四、“管理原則”的內容概述

這本書的內容是管理學的基本內容。仔細研究的話,每個部分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上面。因為對管理的歷史了解不多,這裏主要闡述管理思想系統形成和發展的歷史。

(壹)工廠制的早期管理思想

主要代表人物:

1.小詹姆斯?沃爾特和馬修。羅賓遜?農家場院

管理事務分工:瓦特組織工作和行政,巴頓負責銷售和商務活動;

為工廠制定壹系列管理制度;

許多管理技術被用於組織工廠的生產和銷售活動。

2.現代人事管理的創始人羅伯特·歐文指出,人在工業生產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3.亞當·斯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詳細分析了分工帶來的好處;

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復簡單的操作,提高勞動熟練程度,提高效率;

分工節省了通常因從壹項工作轉到另壹項工作而損失的時間;

分工簡化了勞動,使工具專業化,有利於創造新的工具和改進設備。新機械的發明和應用進壹步簡化和減少了勞動,使壹個人能完成許多人的工作。

4.查理。巴貝奇-計算機之父,數學家

《論機器和制造經濟學》延續了斯密對分工的研究。勞動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為資本家帶來降低工資和費用的好處。

我們不能忽視人的作用。企業和工人有共同的利益,提倡分紅制度,讓提高勞動效率的工人分享工廠的壹份利潤。

(2)古典管理理論(時間:19世紀及20世紀初)

Logo: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和法約爾的《工業管理與壹般管理》分別發表在1911和1916。

1.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泰勒主義主要是提高工作效率。

改進工作方法,根據工作要求選擇和培訓工人:主要改進操作車間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工作時間;觀察工人完成每個動作所需的時間,制定標準作業時間,確定工人的勞動定額;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的標準化;根據不同工人的不同專業分配工作,按照標準操作方法培訓工人。

改進分配方式,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計算工資時采用不同的工資率,未完成定額者按低工資率支付。

改善生產組織,加強企業管理:在企業內部設立計劃部門,將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執行職能領班制度;實施異常管理。

局限性:研究範圍小,內容窄。其思路主要針對操作方法和現場監管,企業的其他活動如供銷、人事、財務等基本不涉及。

2.法約爾的壹般管理理論——法約爾的14管理原理。

管理學著作有:工業管理與壹般管理(1916)、國家在管理中的無能(1921)、公共精神的覺醒(1927)、管理的壹般原理(65438)。

運營和管理是不同的,管理是運營的壹部分,管理職能本身由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壹系列工作組成。

第14條管理原則:分工負責、權責壹致、紀律嚴明、統壹指揮領導、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人員報酬、集中、層級、有序、公平、人員穩定、人員主動、人員團結;

管理要素: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3.韋伯的層級組織理論——“組織理論之父”,提出了“理想的層級組織體系”理論

重要著作:《普通經濟史》、《社會經濟組織理論》、《社會學論文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等。

官僚組織或官僚制是壹種理想的組織制度,是由“公職”或職位來管理的,而不是由“世襲”或“個人魅力”來管理的;

原則:①以行政手段控制的機構目標所要求的日常活動被分配為正式職務;(2)權力是以穩定的方式授予的,並通過壹些官員可以控制的強制手段嚴格限制;(3)只聘用按壹般規定符合條件者;

權力類型:傳統權力、個人魅力權力、法律權力;

只有合法的權力才能稱之為官僚組織的基礎。

(三)行為科學理論——霍桑實驗:人際關系管理

把管理的註意力從生產現場的機器操作轉向生產過程的人性,從關註人的經濟需求轉向關註人的社會需求;

梅奧在霍桑實驗的基礎上發表了《工業文明中的人類問題》、《管理與工人》和《管理與士氣》。

新觀點:工人是社會人;企業中存在“非正式組織”;新的領導能力在於提高員工滿意度;

霍桑之後:從人際關系管理到行為科學

行為科學利用多門學科的知識,研究人類行為產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從而預測、控制和指導人類行為,達到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和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

研究方面:個人行為、群體行為、領導行為的研究。

(四)現代管理理論

1.社會系統學派: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管理,將企業組織與其成員之間的關系視為壹個合作的社會系統。

創始人:美國的巴納德,代表作是1983出版的《管理者的職能》;

組織是壹個協作系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有意識地協調活動和效能;

合作系統的三個基本要素:合作意願、共同目標和信息溝通;

經理的職能:建立和維護信息溝通系統;從組織的不同成員處獲得必要的服務;定義組織的共同目標,並與各部門的具體目標明確。

2.決策理論學派:以社會系統論為基礎,吸收行為科學和系統論的觀點,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統籌規劃的方法發展起來的。

主要代表:西蒙

要點: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穿整個管理過程;決策過程:智能、設計、選擇和審查;決策標準:“滿意”;程序性決策和非程序性決策

3.系統管理學派:應用系統論的觀點研究和組織企業的管理活動。

主要代表:卡斯特、羅森茨韋克等。

從系統或整體的角度審視壹個企業,會使企業與社會、企業內部各部門的關系網絡更加清晰,有利於提高企業的效率,促進總體目標的實現。

4.經驗主義學派:目標是為西方大企業的管理者提供管理企業的經驗和科學方法。

代表人物:德魯克、戴爾等。

管理科學應從企業管理的實際出發,以大企業的管理經驗為主要研究對象,將其理論加以概括和理論化,以便傳授給企業管理的實際工作者和研究者。

5.權變理論學派:企業管理要適應內外部條件,沒有固定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佳”的技術和方法。

莫爾斯和羅氏的“超Y理論”,大內的“Z理論”,卡曼的“領導生命周期理論”。

6.管理科學學院:管理是制定和應用數學模型和程序的系統。通過對企業生產、采購、人事、財務、庫存等關系的分析,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達計劃、組織、控制、決策等邏輯程序,從而找到最優解,實現企業目標。

它主要涉及將定量方法應用於企業管理的研究,通常也被稱為管理的定量學派或操作學派。

動詞 (verb的縮寫)讀後感。

這兩本書介紹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西方的,讓我想起了中國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同時,這些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否也適用於中國?甚至是中國的旅遊企業?《讀管理百年》之後各個時期的管理方法都與當時的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有關。更準確地說,不同的管理學派和管理思想是壹定歷史階段或時期的產物。由於中國與西方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化環境、社會制度的差異,這些管理思想或方法運用到中國是否能真正實現其最初的目標?這些管理思想和方法移植到中國能像西方國家壹樣開花結果嗎?

以科學管理理論為例,西方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壹直崇尚科學,在藝術、醫學、建築等諸多方面都能體現科學思想。因此,麥當勞、肯德基等公司可以按照科學管理的思路,嚴格規定快餐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標準和配方,實現標準化生產和管理,成為當今快餐業的“巨無霸”。然而,中國的文化背景與西方國家有些不同。中國壹直強調人的因素和人的經驗,從中醫和中餐方面就可以看出來。沒有精確的標準,人為因素往往非常大。中餐沒有統壹的標準。雖然目前中餐菜譜中有各種主料和配料的確切量,但在使用過程中,考慮最多的還是人的經驗。

此外,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采取的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福特時代,企業成功的原因是標準化,流水線大規模生產,以成本優勢占領市場。然而,今天的中國處於什麽歷史階段?需要標準化的產品還是追求個性化的時代?還是兩者都有?相應采取的主要管理方式有哪些?既然中國已經從計劃經濟逐步轉向市場經濟,目前又處於經濟轉型期,那麽針對中國的實際問題,直接采用國外目前流行的管理方法真的有用嗎?

可能是因為目前對中國管理的實踐不太了解,才會有以上疑問。管理既是壹門科學,也是壹門藝術,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壹些科學理論和方法。中國的大企業或者知名企業也要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不斷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同時結合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采取適合自己企業的管理方法。同時,管理學界要不斷與管理實踐相結合,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方法,總結這些思想的火花,形成相關的理論和方法,為其他企業的發展提供管理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