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帶DD去閨蜜家,正好趕上她家孩子“調皮”的壹幕。
原來她的孩子在底樓的爬行墊上挖了很多洞。閨蜜說這個還沒用壹周呢!
顯然,這已經不是第壹次了。
我不怪我最好的朋友生氣。看著攀巖墊上大大小小的洞,真的是又氣又好笑。
我只能安慰我最好的朋友,他沒有同樣的型號,而我的不僅是挖,而且是鉆!
有沒有發現3歲以下的孩子特別喜歡把手或者身體往洞和洞裏塞?
我小的時候喜歡用手摳嘴巴。
爬完之後喜歡到處挖,戳洞;
以後可以走,可以跑,行動強的時候就不要提了,但是哪裏能鉆哪裏就不走正經路。
簡直是大寫的“停不下來”,看到什麽都迫不及待地“探索”。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壹點:
像這樣:
或者這個:
我的DD現在處於打洞階段,整天熱衷於箱子裏的“貓”。
而且妳越是阻止,孩子越是要去嘗試。
這到底是為什麽?
孩子喜歡挖洞或鉆孔的原因
孩子每天在家裏挖來挖去,鉆來鉆去。
墻上的插座,沙發上的縫隙...是他們的目標;它們被發現在餐桌下和櫥櫃裏。
事實上,他們總是對挖洞或鉆孔情有獨鐘有兩個原因:
身體自我意識萌芽
孩子對外界的認知是不斷發展的;對自己的身體也是如此。
我發現我的手可以拿起壹個玩具,扔出壹些東西,把手伸進壹個洞裏...
對他們來說,這是壹種“我的身體還能這樣”的新奇體驗。
是的,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對自己身體各方面的了解並不完美。
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我的手指/手臂/大腿...在他們做某件事之前這樣工作。
心理學家做過壹項調查:
通過給60名年齡在1到1歲半的兒童展示正常人體結構vs異常人體結構的圖片,觀察兒童是否能正確判斷“人的胳膊在腿上”是錯誤的。
結果顯示,1歲的孩子根本看不出問題,1.5歲的孩子看得出來。
這是什麽意思?
幼小的嬰兒還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身體,需要不斷地去體驗和探索。
我們所說的打洞,恰恰是孩子在探索階段的表現。
例如:
手指挖洞可以讓他意識到我的手指是有物理尺寸的,可以鉆進這種尺寸的洞;
鉆進壹個小紙箱,改變他的肢體動作來“貼合”自己,可以讓他意識到我的手臂在我的肩膀兩側,我可以抱住我的大腿...
正是通過這種不斷的嘗試,他們才能完成對身體認識的發展。
空間敏感期
隨著身體知識的發展,寶寶的空間敏感期也開始萌芽。
他們開始自發地探索自己的身體與空間的關系。
換句話說,他們不知道自己與空間的距離和大小的關系,需要不斷地用身體去探索和感知。
壹開始,可能是抓和扔...用各種方式移動物體,研究妳是如何讓物體的位置發生變化的;
大壹點的,可能喜歡把積木堆高,感受從二維到三維的空間感;
還有壹個最典型的動作,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打洞。
這實際上是伊娃在用她的身體“匹配”合適的空間...
但是,寶寶畢竟對平等關系的概念不是那麽清晰,所以在匹配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偏差,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孩子被卡住的現狀。
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都做過“門的選擇”測試的實驗。
通過能否在多個孔洞中選擇唯壹正確的通板孔洞來判斷兒童對空間的認知。
結果顯示,2歲左右的孩子對自己身體能通過的空間的判斷並不是100%準確。
整個0-6歲其實是寶寶空間意識發展的階段,所以2-3歲的寶寶總卡是很正常的~
二、如何盡可能避免安全事故
像我閨蜜的孩子,拿起爬行墊就好,至少不會有危險。
有的孩子,喜歡挑插座,櫃子之類的東西,很危險,容易觸電或者卡住。
那我們該為孩子做些什麽呢?
保證安全為前提。
孩子喜歡鉆洞探索是好事,但他們年齡小,安全意識低。生活中的許多洞和縫對他們來說都隱藏著巨大的危險。
比如:洗衣機、衣櫃、樓道護欄等卡體高的地方;陽臺防盜窗、床欄、木椅扶手等卡澀高發的地方;插座、螺帽、鑰匙環等。經常堵塞...
各種洞和縫隙對孩子有壹定的安全隱患,我們要防範。
除了看護到位,還要保證孩子的探索環境是安全的。
比如插座要裝防電裝置,鑰匙圈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壹旦寶寶有試探性的危險動作,沒有條件可談,立即制止,同時教導規則,轉移註意力。
比如“電源插座很危險,不要碰。來和媽媽玩吧~”
大壹點的寶寶可以進行安全教育。
比如現在,我會帶著DD看壹些關於安全教育的繪本或者漫畫,盡力讓他意識到把身體、頭、手伸進洞和縫隙裏的危險,防患於未然。
正確的引導是關鍵
寶寶的身體意識和空間意識是階段發展的必然結果。
而且,對身體和空間的關系理解得越清楚,寶寶的認知能力和身體發育就越好。
有很多寶寶長大後經常摔跤或者不小心撞到壹起。很可能是空間感沒有建立起來。
所以我們不需要去阻止,而是盡量在安全的情況下,提供壹個環境給他們挖洞/鉆孔。
對於更小的嬰兒,我們可以提供壹些玩具。
和當時的我壹樣,用洞穴書和玩具給CC和DD。
讓他們隨便挖,滿足挖洞的欲望,順便鍛煉手指的精細動作
在孩子喜歡打洞的階段,我們可以和他們壹起玩壹些關於打洞的遊戲。
比如用紙箱搭建壹個隧道,包壹些藏身的地方玩捉迷藏...
他喜歡鉆洞,我們就引導他鉆安全的洞,在玩耍的同時豐富他對空間的感知。為什麽不呢?
當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時,家長的正確引導尤為重要。
現在需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保證孩子的身心安全,幫助孩子建立空間感,缺壹不可。
壹位c媽媽說
家裏的小寶貝慢慢長大,強烈的好奇心總是嚇著老母親。
屋內外每壹個不為人知的地方,似乎都充滿了對孩子的吸引力。
挖鉆是常事。
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不能總是預測到孩子可能遇到的危險。
我怕他玩不下去。畢竟孩子小,安全意識低。
我們經常提醒是壹回事,細心呵護也是必不可少的。
和寶寶在壹起時提高安全意識,妳就有機會及時避免危險。
CD家長:“中國家長學習計劃”發起人,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博士;c馬——《育兒報》主編,《父母好脾氣才能得到好教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