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蝗蟲屬於蝗總科,分為飛蝗科、笨蝗科、錐頭蝗科、鱗翅目等。除亞洲飛蝗和竹蝗外,還有12種不成群遷徙的蝗蟲。蚱蜢是素食者,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對農業造成危害的主要種類有:亞洲飛蝗、尖翅蝗、意大利蝗等。對牧場危害較大的蝗蟲有西伯利亞蝗、飼料蝗和小汽車蝗。
在植被豐富的北疆,蝗蟲多為草食、林棲。就算妳剛在這裏吃過藥,蝗蟲也到處都是。如果妳隨意在草叢裏走來走去,幾乎每走壹步都會有兩三只蝗蟲從妳的腳下跳起來。在水草豐富的地方,如那拉提草原,蝗蟲多為黃褐色、綠色、黃色,高草覆蓋。在炎熱的南疆,曠野大多光禿禿的,植被很少,但也能發現蝗蟲。但是,這裏的蝗蟲大多是露地的。雖然沒有植物的覆蓋,但蝗蟲在那種巖石色中與戈壁灘融為壹體。不仔細看很難找到。真的是極好的擬態保護,而且南疆的蝗蟲比較靈敏,善於飛行,不容易抓到。
在新疆,人們主要用飛機大面積噴灑農藥來消滅蝗蟲。殺蟲劑也殺死蝗蟲和其他動物,其中壹些可能對人類有益。這樣生態系統就會被破壞,生態系統的破壞很可能導致蝗蟲的猖獗,陷入了惡性循環。農藥也會對畜牧業產生壹定的影響。為了防止牲畜中毒,在農藥有效期內會將牲畜驅趕出這片草原,有效期過後才能繼續放牧。
消滅蝗蟲最好的方法是什麽?蝗蟲專家陳永林先生說,生態變化應該是控制蝗蟲的主要途徑。因此,首先要對蝗蟲進行分類、分種,劃分蝗區,研究它們的生活習性。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更多、更快、更好、更便宜的滅蝗方法。經過幾天的調查和思考,我想到了控制蝗蟲的辦法:
首先可以從蝗蟲的生態環境入手。已知蝗蟲產卵時會在含水量10%至20%的地方產卵,因此可以在水邊種植大量植物,使蝗蟲沒有產卵的地方,從而達到消滅蝗蟲的目的。
第二,通過引入天敵可以大量殺死蝗蟲。蝗蟲的天敵基本上可以分為捕食性和寄生性。食肉動物,如粉紅椋鳥,它們的孵卵期從六月中旬到七月初,每個巢中有3-4只雛鳥。壹只雛鳥平均壹天可以吃掉137只西伯利亞蝗蟲,而壹只成蟲壹天可以吃掉167只西伯利亞蝗蟲。此外,寄生昆蟲的幼蟲,如鱗翅目斑翅蝗、斑翅蝗和線蟲,可以寄生蝗蟲的卵囊。在天山山區,已經發現麻蠅寄生在壹些蝗蟲的幼蟲或成蟲身上。但在用天敵消滅蝗蟲的過程中,壹定要註意不要控制住蝗災,反而帶來另壹場災難。
第三,農藥副作用太大,長期使用單壹配方的農藥,會使蝗蟲產生抗藥性,加大治理蝗災的難度。我認為我們應該研究壹些對蝗蟲或被蝗蟲感染的細菌或真菌有效的殺蟲劑。比如現在新疆用的壹種真菌叫“綠將軍”,只感染蝗蟲,殺死蝗蟲。另外,由於蝗蟲發育成成蟲需要蛻皮,可以研制壹種特殊的殺蟲劑來抑制蛻皮,使蝗蟲不能正常發育,從而抑制蝗災。
第四,在蝗蟲的交配季節,可以誘捕並殺死大量某壹性別的蝗蟲,降低其交配概率,間接控制繁殖。例如,雌性通常在交配時用聲音或氣味吸引雄性。然後,我們可以模仿這種聲音或氣味來吸引雄性,然後在它們周圍建立電網,殺死被困在陷阱裏的雄性。但殺死雄性不如殺死雌性有效,因為在壹些雌性體內發現了孤雌生殖——即雌性可以不與雄性交配而繁殖,所有後代都是雌性。
第五,消滅蝗蟲還不夠,還不如化害為寶。現在新疆有人大量養殖雞鴨,雞鴨會吃蝗蟲,於是蝗蟲就成了雞鴨的飼料。中國壹直有蝗蟲養殖業。新疆蝗蟲種類多,數量大,原料也不缺。如果育種成功,將為新疆的經濟建設做出壹些貢獻。
第六,在歷史進化過程中,蝗蟲和它們的食物——植物之間壹直存在著共同進化,這是相互適應變化的過程。植物會發展自己的防禦機制,防止自己被當作食物吃掉。為了適應植物的變化,蝗蟲在發展自己。
可見,壹方面蝗蟲促進了植物發育的多樣性,另壹方面植物也促進了蝗蟲的多樣性。蝗蟲作為生物圈的壹員,在生態系統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草食蝗蟲還能分解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動物糞便,使之更有利於土壤吸收,並轉化為蛋白質供草食動物與植物壹起食用。有鑒於此,我們應該三思而行,蝗蟲控制應該走多遠。
如果妳喜歡吃,這是壹個非常好的食譜:
/msj/caipu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