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廬江縣古代典型宴席名稱

廬江縣古代典型宴席名稱

廬江人好客,在民間,親戚來訪,首先就壹碗糖水煮雞蛋,名曰“燒茶”,以示歡迎。同時安排上街買魚肉,家裏殺雞(鴨),盛情款待。條件再差的,也要煎(蒸)幾個雞蛋,炒點花生米、豆子之類的農特產品待客。謂之“千差萬差,來人不差”。城鄉群眾之間,在婚喪喜慶之時,親友間都要互相酬謝,以禮金或禮物致以慶賀或吊唁,受禮者要及時辦理酒席致謝。春節期間,至親好友之間,互相宴請,叫“忘年酒”。舊時宴席多在家庭舉辦,其“婚宴”、“洗三朝”、“壽宴”等正規宴請,都請廚師到家裏操刀掌勺。宴席上的菜肴豐盛,正席壹般要備有“四冷盤”(涼菜)、“四燒”( 燒肉、燒魚、燒雞等)、“四炒”( 炒肉絲、炒豬肝等)、“三圓”(肉圓、魚圓、糯米圓),壹至兩道“大菜”(蹄髈或老鱉),壹至兩道湯(甜的蓮子桂圓湯,鹹的老雞湯、老鵝湯)等16至22道菜,再簡單也不得低於12道菜。宴席菜肴有壹定的講究,在菜肴的名稱上,開席上的第壹道炒菜叫“和氣菜”,寓意“和和氣氣”;最後壹盤四個大圓子叫“四喜圓子”,寓意“合家幸福,團團圓圓”。上了“四喜圓子”即為“圓席”,客人吃好了即可以離席了。境內冶父山是江北佛教勝地,該區域有不少吃齋念佛之人,來客人時置辦壹種“素席”,即滿桌菜肴均為素菜。從菜肴式樣上看,有雞、魚、肉等,不過這些雞、魚、肉都是以豆制品為原料制成。如雞腿是以千張用粗稀麻布緊緊包紮,中插以細竹枝,為其雞腿骨;火腿是以染色千張疊壓而成,再切成片,有精有肥,還有脆皮,宛如金華火腿。再以香菇燒燜,加糖炒,色香味俱佳。還有千層餅、椒鹽蘭花豆、炸油糍、糖醋酸菜梗、酸辣湯等等,都用麻油、菜油制作。炸、燴、燒、燜,或煎、炒、拌、蒸,制法與葷菜相同。“素席”別有風味,但壹般只招待佛教界的信男善女和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