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術後吃什麽?
病情分析:您好,膽囊切除術後,90%以上的患者術後基本痊愈,但是部分患者術後會出現壹些新的問題,所以還是需要註意飲食的調整。主要是少量多餐,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魚子、動物肝臟、腦腸等。最好不要吃油炸、油炸食品,烹飪盡量清淡清淡。如胡蘿蔔、西紅柿等黃紅色果蔬、果汁、山楂等可以常吃。增加食物中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保證熱量需求。減少膳食纖維的含量,殘渣少的飲食也可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指導:術後2 ~ 3個月內限制脂肪的攝入,尤其不要壹次吃含動物脂肪過多的食物。盡量不吃脂肪,動物內臟,蛋黃,油炸食品盡量少吃。不宜吃各種高脂肪、高熱量的快餐。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飲酒。少食多餐,宜吃低脂半流質食物或軟米飯,如粥、面、面包、餅幹、豆腐、蛋清、脫脂牛奶、低脂瘦肉,少吃纖維蔬菜和水果。蒸、燉、涼拌都適合烹飪,盡量少用動物油。脂肪的控制量可以從每天20g逐漸變化到40g,經過壹段時間的適應,就可以逐漸攝入脂肪類食物了。術後3個月(1),根據癥狀和對脂肪的耐受程度,不宜攝入過多脂肪,烹調時提倡植物油。(2)在滿足患者需要的基礎上,總熱能不宜過高。肥胖和超重的病人應該減肥。減到理想體重。熱能的供給要按照低熱量飲食的原則。(3)應限制膽固醇的攝入。膽固醇攝入量每天應少於300毫克,可選用動物脂肪和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內臟、魚子、蛋黃等。(4)蛋白質按正常需要量,每天應供給50 g ~ 70 g蛋白質。但要選擇脂肪含量低的蛋白質食物,如脫脂奶、蛋清、海魚等。(5)註意維生素的攝入,特別要註意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補充,其中維生素K對控制某些類型黃疸引起的出血是有效的。(6)避免刺激性或產生氣體的食物,如蘿蔔和洋蔥,吸煙和飲酒。(7)少吃多餐。註意多喝水。雖然切除了膽囊,但還是要註意防止出現新的問題:1。腹瀉:多見於術後半年內。原因有三:①由於膽囊已被切除,未濃縮的膽汁可刺激腸道蠕動;②脂肪的消化吸收不完全;③手術導致腸道功能障礙。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腹瀉,壹天腹瀉三次以上。這種情況下,患者不用害怕,可以減少食物。不吃煎(炸)食,同時減少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谷類等。必要時可以找醫生治療。幾個月後,腹瀉會自行消失,因為壹些膽管補償了膽囊儲存和膽汁濃縮的功能。2.腹痛:患者會感到上中腹部或右上腹不適或輕微疼痛,多為術後半年內手術創傷所致。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上癥狀會逐漸消失。腹痛還有壹個常見原因,就是膽汁回流到胃裏,刺激了胃黏膜。它是持續性的,甚至是痙攣性的,有時可以嘔吐出膽汁。這種病壹般可以通過胃鏡確診。此外,十二指腸“門”處的膽管開口,Oddi括約肌,術後可出現抽搐或松弛,可引起腹痛,但疼痛時間短。如果短時間內不能緩解上腹痛,應去醫院進壹步診治。在術後(6個月後)長期腹痛的情況下,壹般以膽管結石最常見。雖然切除了膽囊,但術中可能找不到原來膽管內的結石,或者膽管內形成新的結石,或者肝內膽管內的結石下移。此時,患者往往會抱怨“舊病復發”。這種腹痛多為重度痙攣性絞痛,放射至背部和肩部。出現這些癥狀。應立即去醫院做進壹步檢查,也可使用阿托品、654-2等。來緩解癥狀。如果伴有突發高熱、右上腹壓痛、白細胞明顯升高,要懷疑是膽道細菌感染,要及時去醫院就診。3.發熱:壹般手術半個月後應該不會發熱。如果發燒,白細胞會增多,提示手術部位或附近可能出現新的炎癥。這個時候,妳應該盡快去醫院。4.黃疸:壹般在手術半年後出現,可因各種原因造成膽管系統堵塞,部分或全部膽汁不能流入十二指腸,引起黃疸。此時家屬往往首先發現患者鞏膜(俗稱白眼)發黃,患者還可看到尿液如濃茶般黑,大便如泥般灰,皮膚發黃發癢。術後早期黃疸可能由膽管出血或手術創傷引起。但術後遠期黃疸的原因更為復雜。壹般以膽管狹窄、結石殘留或復發居多,少數可能是術前未檢出的肝膽腫瘤所致。無論如何,壹旦出現黃疸,要及時去醫院做進壹步檢查。膽囊切除術後,無論采取什麽手術方式,都不是萬事大吉。術後需要和主刀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定期檢查。讓醫生及時發現術後的問題。並采取相應的措施。生活護理:少食多餐,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烹調和燉煮清淡、富含維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出現新情況及時就診,定期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