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莖直如箭桿,全身紅色,枝葉長在頭上,像插在地上的箭。傳說天麻遇風不動,無風自搖。為什麽這麽奇怪?
古人解釋天麻的根分布在十二點,根細如白發,吸取天地精華。
天麻的功效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古人講究天人合壹,萬物皆可對應人體本身。在人體中,最高的位置是頭部,與天相對應。天麻主要用於頭痛頭暈,所以古人把“天麻”二字給了“赤堅之”。
此外,還具有益腰膝、強筋消腫的功效。
與其他藥材不同,天麻在藥食同源中是壹種極其重要的藥材。壹般農民在七八月份采摘,新鮮的天麻可以去皮直接生吃。此外,天麻幹是肉湯的好夥伴。它唯壹的缺點就是味道有點重。擔心會影響肉的風味的朋友,用天麻搭配的時候要註意了!
中藥白術有哪些功效?白術(zhu)為菊科植物白術的根莖,主產於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其中,浙江的質量最好,被稱為“虞書”。白術雖然生長在地下,但其實白術味香、馥郁、甘微辛,甘、苦、溫。歸脾經、胃經。具有益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是壹味被忽視卻被醫生譽為“滋補脾胃之藥無與倫比”的良藥。既然是補品,那誰更適合吃呢?
1.脾氣虛弱
白術性溫,歸脾胃經,補脾益氣;還能燥濕利水。我們的五臟六腑各有喜好,脾主運化,最惡心的就是濕。當脾被濕困時,人會感到厭食、食欲不振、困倦乏力。而白術既能健脾,又能燥濕,去中焦之濕,改善脾虛濕阻所致的厭食、腹瀉、痰飲、水腫等癥狀。被古代醫家稱為“健脾益氣第壹藥”,標本兼治。
2.氣虛自汗
白術既補脾益氣,又固表止汗。治療表虛自汗,單用白術即可發揮作用。當然,如果想有更好的效果,可以用其他補氣祛風的藥物。名方“玉屏風散”是白術、黃芪、防風三味藥的簡單組合。
3.胎動不安
白術不僅能補氣,還能安胎。主治:脾虛引起的胎兒運動障礙。脾主運化,脾虛可能導致消化問題,進而導致營養問題,影響胎兒。故可與人參、黃芪等益氣養血安胎藥配伍,用於治療脾虛失養所致的胎動不安。若脾胃為濕所困,致胎動不安,呃逆嗜睡,可與健脾除濕之品配伍,如茯苓、陳皮等。
總之,白術的壹系列功效都是建立在健脾燥濕的功效基礎上的。所以脾胃虛弱的人壹定要記住這個藥!白術雖被稱為“健脾第壹藥”,但不適用於性溫燥、發熱傷陰、陰虛口渴者。
天麻的功效中藥天麻是由蘭科植物天麻的幹燥塊莖入藥的。天麻在中藥中的應用有著悠久的歷史。《神農本草》有記載,天麻性平,味甘,屬肝經;具有熄風解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的功效。
天麻主要含有天麻素、天麻素苷元、香草醛和B-谷甾醇。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高血壓、痙攣、頭痛、頭暈。劑量壹般為3-10g。
天麻在治療腦梗塞和創傷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天麻含有天麻苷元和天麻苷,能改善細胞代謝,促進側支循環和腦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微循環障礙,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鎮痛和治療眩暈:天麻素能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增強心腦血管疾病彈性組織在外力作用下的擴張性,可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枕神經痛、藥物性眩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疾病。其他方面:目前天麻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如血管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高血壓等。有研究者提出,天麻作為壹種大腦保健藥物,可以增強使用者的神經分辨力。
用天麻要註意什麽?不良反應:雖然天麻用於治療頭暈,但常見的不良反應仍有頭暈或惡心、胸悶、皮膚丘疹伴瘙癢等。,有些人可能會出現面部或全身水腫,甚至脫發。現代藥理實驗表明,天麻具有壹定的毒副作用,中毒劑量為40g以上,潛伏期為1-6小時。天麻不能與玉鳳草根同時使用,否則可能引起腸結綜合征。天麻並不適合所有人,津液不足、血虛、陰虛的患者要特別註意,不宜使用。天麻不宜久煎:由於天麻的主要成分是天麻素,遇熱極易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