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深圳特區與非特區之間用鐵絲網建成了壹條管理線,稱為“二線”。這條線把深圳分為特區內外,俗稱關內關外。這條管理線就是深圳特區管理線。
從65438到0980,確定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範圍。這個特區比海外出口加工區大得多。根據深圳的地理特征,其範圍由楊泰的吳彤山、大嶺谷、大孤丈、大陽山等山脊劃定,面積300多平方公裏。
二線全長84.6公裏,東起大鵬灣碼頭,西至珠江口姑婆角碼頭。管理線在仔角、鹽田、沙灣、布吉、白芒、南頭設有6個聯檢站、29個養殖口、163個瞭望塔、165個涵洞。單項工程85個,總預算1.1.5億元。二線的管理單位有口岸辦、海關、特檢、武警第七支隊、武警城市支隊。
擴展數據:
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的歷史意義:
二線從1986開始運營。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的這壹決策,對促進深圳經濟特區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維護特區良好社會秩序,保障特區改革開放政策順利實施,減輕邊境壹線壓力,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於二線取消或北移,2000年6月,國務院組成了由國家體改委、公安部、海關總署參加的調研組,在深圳進行了為期壹周的調研。調查的結果是,深圳經濟特區的管理路線並不影響深圳的經濟發展,這已被深圳經濟的成功經驗充分證明。
特區內外稅收政策沒有區別:壹是關稅相同;第二,國稅是壹樣的;第三,和地方稅壹樣,國家沒有優惠政策,不會制約深圳的經濟發展。所以深圳特區的管理線暫時不能撤,政治意義大於經濟利益。
百度百科-深圳特區管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