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都吾漁歌隨筆

都吾漁歌隨筆

最近壹大早去三臺山西山高地的亭子,俯瞰城西的都武。所以對於風景的那壹面,我所經歷的過去,就像電影壹樣,在腦海中翻滾,呈現在眼前。回想起來印象最深的,可以說是都吾漁歌的水景。

因為我的家鄉位於長江邊的水鄉,我的祖先都是撒網捕魚的專家。村裏有十幾條漁船,經常出海打魚。我記得那是解放前後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每年初秋,首選都吾壹帶水域。因為秋浦河在都吾這裏形成彎道,水面寬闊,又因為多年來夏季水的影響,水下的巖石被沖刷出了很多水窩,是魚類最隱蔽的地方,其中鯉魚、鱖魚數量豐富。

秋天,蟹熟魚肥,正是垂釣的好時節。我家鄉的漁船隊來了。漁民們常常排成壹條長隊,站在船頭,把壹張張網從前到後依次撒入清澈的河水中。而前隊就成了後隊的循環。當時統壹格式的漁船向前行進,壹張張攤開的網在空中飛舞。在壯麗的日落照片中,這壹幕就像壹首抒情詩和壹幅感人的油畫。

當時小漁船爭上遊,魚兒躍入網中的刺激場面,讓家鄉的先民陶醉不已。於是他們高興之余,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他們最喜歡的黃梅小曲:漁家住在水中央,兩岸蘆葦如籬,鋪船撒網,壹網魚蝦,壹網五谷。

在都吾,更有詩意的是我小時候看到的——魚鷹捕魚圖。那是水薄山冷的冬天。秋浦河很淺,魚集中在都吾渡口周圍的深水裏。壹條河的兩岸有幾十條螞蚱船。每條船上站著七八只魚鷹。在手持長竹竿的漁民指揮下,黑色長嘴魚鷹潛入水中捕魚。原本平靜的水面上,這個時候,因為眾多魚鷹的進出水口的起伏,河水突然活躍起來。可能是當時魚多,魚肥。任何潛入水中等待再次浮出水面的人都可以用魚鷹的尖嘴抓魚。我佩服的是,壹只魚鷹,個頭不大,卻能牢牢抓住壹條兩斤左右的活蹦亂跳的魚。更令人興奮和驚訝的是,有時壹只魚鷹捕捉到壹條大魚,並以某種方式獲得信息。附近多只魚鷹迅速趕來幫忙,齊新合力制服大魚,將其擡出水面。這時候,早有準備的漁夫,張網,迅速將大魚罩住,撈出來。每當釣到大魚,其他船上的漁民和魚鷹都會歡呼慶祝。

兩岸青山之間,壹彎碧水在寬闊的江面上緩緩向下遊流淌。藍天白雲下,枝葉繁茂的螞蚱船和人們稱之為鸕鶿的鮮艷魚鷹,勾勒出站船裏戴著帽子、披著蓑衣的漁夫是多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