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溪黃草煮水喝?

溪黃草煮水喝?

溪黃草

溪黃草是民間草藥,俗稱熊膽草、血風草、黃汁草、溪溝草、香茶菜、土黃連等,主產於長江以南的湖南、四川、雲南、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區。溪黃草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祛濕、涼血散瘀的功效,用於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跌打瘀痛等病癥。溪黃草在廣東各地臨床應用普遍,並開發出多種以之為主要原料的防治肝炎的保健產品,如溪黃草沖劑、溪黃草袋泡茶等,市場潛力非常大。

溪黃草  通用名稱溪黃草

其他名稱溪黃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熊膽草、血風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溪溝草、山羊面、臺灣延胡索(《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土黃連(《廣西中草藥》),四方蒿(《全展選編·傳染病》),香茶菜(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溪黃草Rabdosia serra (Maxim.) Hara 的幹燥全草。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學成分

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

性味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苦,涼。”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苦,寒。”[1]

形態特征

壹年生草本。

主根圓柱狀,不分枝或稀分枝,有多數纖維狀根。莖直立,高40壹90厘米,基部徑4—5毫米,有條紋,分枝或不分枝,全株被白色開展的長毛和密腺毛。

溪黃草  葉密集,下部葉有柄,花期常枯萎;紙質,中部葉及上部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7.5厘米,寬2.5—3厘米,無柄,基部狹,全部葉羽狀深裂,稀淺裂,裂片通常4—6對,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極偏斜,頂端稍尖,全緣或有疏齒,頂端的裂片大,倒卵狀披針形,具疏齒,葉脈在背面明顯,兩面被長毛和密腺毛。頭狀花序徑7—10毫米,在莖和枝端排成狹而短的圓錐狀花序;花序梗短,密被開展的長毛及腺毛;總苞半球狀鐘形,長約6毫米,寬約10毫米3總苞片3—4層,綠色,線形,頂端漸尖,有白色膜質的邊緣,背面被密長毛和腺毛,外層較短,長約3.5毫米,內層長6—7毫米,長於花盤,頂端常變紅紫色,向外稍反折3花黃色,全部結實,外圍的雌花極多數,花冠絲狀,長2—2.5毫米,上部被疏微毛,長約為花柱的二分之壹;中央約有40個兩性花,花冠管狀,長4—4.5毫米,檐部窄鐘狀,有5披針形裂片,管部上端被短微毛,花托半球形,中央明顯凸起,兩性花的窩孔較雌花的大,具齒緣。瘦果長圓形,長約1毫米,扁壓,邊緣脈狀,兩面被微毛;冠毛1層,汙白色,糙毛狀,稍長於花冠,基部連合成環。

藥理作用

溪黃草有效成分溪黃草素A,尾葉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對人宮頸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性味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苦,涼。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苦,寒。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3兩)。

功用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癃閉,跌打瘀腫。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退黃。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散瘀。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腫。"

黃疸型肝炎:癥見皮膚及鞏膜黃染,惡寒發熱,乏力,納差,肝區隱痛,肝脾腫大,小便發黃,舌紅苔薄黃,脈弦滑。

急性膽囊炎:癥見惡寒發熱,右上腹疼痛,牽及右肩背部,口幹苦,惡心嘔吐,或伴大便幹結,或伴腹瀉,黃疸等。

選方

①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溪黃草配酢漿草、鐵線草,水煎服。

②治急性膽囊炎而有黃疸者:溪黃草配田基黃、茵陳蒿、雞骨草、車前草,水煎服。

③治濕熱下痢:壹溪黃草鮮葉,搗汁沖服:二溪黃草配天香爐、野牡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醫方藥學》)

④治痢疾,腸炎:鮮四方蒿葉。洗凈,搗汁內服。每天壹次,每次五毫升,兒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選編·傳染病》)

⑤治瘙閉:鮮香茶菜二兩,鮮石韋、鮮車前草各壹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1]

⑥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溪黃草50~100克。田螺養水中2~3天,使其排盡汙泥廢物,然後將田螺尾部敲去少許,與溪黃草50~100克,同煮湯服食。

生長習性

溪黃草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區都能生長,常野生在溪邊濕地、村邊、溝邊、田邊及林下。溪黃草屬長日照植物,喜光照,在充足的陽光下,種子發芽良好,植株生長健壯;溪黃草怕漬水、怕泥土板結,適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種植,低窪積水土壤容易引起爛根。[2]

編輯本段

臨床應用

近期對香茶菜屬中二萜類和黃酮類化合物有許多藥理研究報道,而以前者為多,如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抗腫瘤作用、護肝作用、對平滑肌和心血管作用等。尤其值得壹提的是盧長安

溪黃草  等作了山地香茶菜提取物對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實驗研究,表明它對HIV-1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對於溪黃草能否按照此思路進壹步做壹些藥理研究,至今見諸報道的很少。廖雪芬等用線紋香茶菜、狹基線紋香茶菜、溪黃草的水提取物作了壹些藥理實驗,結果表明三者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癥反應,降低CCl4引起小鼠肝損傷後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的作用,而狹基線紋香茶菜和溪黃草的提取物能對抗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管通透性作用,說明三者都具有消炎利肝的作用。臨床上,線紋香茶菜因清熱利濕褪黃等功效,故廣泛作為消炎利膽片、復方膽通片等中成藥的主要原料。

近期有報道用溪黃草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300例,用溪黃草與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參等制成制劑治療乙肝68例(有效率84%),用溪黃草與其他藥制成“炎瘤寧栓劑”等。

溪黃草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祛濕的功效,其實溪黃草是不能治療慢性肝炎的,若是急性感染性的黃疸型乙肝可以用溪黃草做急性治療,便是慢性乙肝還是要到正規的醫院做有針對性的治療,否則有可能延誤病情,進而增加治愈的難度。 中草藥溪黃草對肝炎有壹定的效果,但是,治療小三陽效果卻非常有限[3]。

編輯本段

性狀鑒別

溪黃草

莖枝方柱形,密被倒向微柔毛。葉對生,常破碎,完整葉多叟縮,展開後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cm,兩而沿脈被微柔毛,葉柄長1-1.5cm。聚傘花序具梗,由5至多數花組成頂生圓溪黃草

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狹卵形至條形,密被柔毛;花萼鐘狀長約1.5mm, 溪黃草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並夾有腺點;萼齒三角形,近等大,與萼筒等長;花冠紫色,長約5.5mm,花冠筒近基部上面淺囊狀,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於花冠。

線紋香茶菜

莖枝方柱形,具槽,被短柔毛。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葉展開後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8.8cm,上面被具節微硬毛,下面被具節微硬毛並布滿褐色腺點;圓錐花序由聚傘花序組成,苞片卵形,被短柔毛;花萼長約2mm,外具串珠狀具節長柔毛,布滿紅褐色點;花冠白色,具紫色斑點;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

溪黃草。非腺毛少,圓錐形,較短,1-3個細胞組成,基部細胞多膨大,頂端尖,疣突密且明顯,下表面同葉脈處有明顯波狀紋線,毛茸密,近平匍狀或斜向著生,有時頂端細胞主糨成弧形;腺鱗略呈平碟形,有四條棱突。

線紋香茶菜。非腺毛多,寬圓錐形略扁癟,1-5個細胞組成,頂端略呈三角形,向前下方略彎,表面有密點狀突起,近基部細胞寬可至110-150μ,表面有縱向或放射狀突起的波狀紋理。

溪黃草與茅巖莓鑒別

1、植物形態的溪黃草與茅巖莓很容易辨認,茅巖莓的植物細細長長的,像龍須壹樣柔和、唯美。溪黃草有很明顯的鋸齒,很有質感。

2.溪黃草為土黃色,葉大梗粗。茅巖莓為青黃色,梗長葉小。 3、溪黃草屬於唇形茶類屬物線紋茶菜。茅巖莓屬於顯齒葡萄科。

編輯本段

沖泡步驟

所需用具:燒水的茶壺、泡茶用的瓷杯、濾網、裝茶的容器、杯子及茶托。

溪黃草

第壹步:燒水,裝滿水燒,此過程需要13分鐘左右。在燒水的過程中把茶葉放進消 溪黃草好毒的瓷杯裏,大概需要三份之壹瓷杯容量的份量。

第二步:水燒開後,把開水沖進瓷杯裏,蓋上蓋子先洗洗茶葉,用手開壹條縫倒掉洗茶葉的水再沖多次,蓋上蓋子泡5秒鐘左右。

第三步:隨即把茶倒進燒毒後、有濾網的容器裏,動作要迅速。

第四步:把容器裏泡好的茶倒進洗幹凈的杯子裏,這樣就可以飲用由苦變甜的溪黃草了。以此類推,壹般放壹次茶葉泡七次以上,次數越後泡的時間要越長,第壹、二次3秒、第三、四、五次5—8秒、第六次12秒。。。壹般不要超過25秒,盡量在壹個晚上能喝完,這樣才能發揮溪黃草的功效。

文化底蘊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退黃。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散瘀。

歷史背景

溪黃草是近幾十年逐漸被人們認識的壹味中草藥。中國最早記載其藥用價值及用法的書籍是1962年編印的內部資料《揭陽縣民間常用草藥簡編》,但其中未記載其植物圖和學名。後來出版的《常用中草藥手冊》確定中藥溪黃溪黃草茶草原植物為唇形科香茶菜屬物線紋茶菜。但因香茶菜屬植物種類較多,且外形易混淆,故目前臨床上作為溪黃草入藥的原植物除線紋香茶菜外,還有同屬植物狹基線紋香茶菜、細花線紋香茶菜等。7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在關於溪黃草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研 溪黃草究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壹定進展。研究證實,溪黃革的主要功效在於清熱利濕退黃、涼血解毒散瘀,可用於濕熱黃疸、濕熱瀉痢、跌打瘀腫等。溪黃草的水提物具有保肝、抗炎功能,近年被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伴黃疸者的治療。另外,溪黃草中的某些成分經體外抗菌試驗,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地處大霧山區。有得天獨厚的藥材資源,溪黃草就是該縣地產藥材之壹。以溪黃革為主要原料,配合當地另壹特色藥材藤婆茶以及絞股藍、桑葉、枸杞、山楂等精制而成的溪黃八珍茶,是當地人民傳統的保健飲品,真有提高機體免疫力、保肝健脾之功效。目前,該產品的生產已被廣東省及廣州市政府列為對連南瑤族貧困區的扶貧項目。溪黃草-化學成份 葉和莖中含二萜類化全物:溪黃草素A、B、D,以及尾葉香茶菜素A,2α-羥基熊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甙。β-谷甾醇、齊墩果酸、α-,α-二羥基烏蘇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及線紋香茶菜酸。溪黃草甲素和1,14-二羥基-7,20;19,20二橋氧基-(1α,4α,7α,14β,20β)貝殼杉烯-15-酮,5-羥基-4-甲氧基黃酮-7-葡萄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