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老院社會實踐日記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加強我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去年寒假我選擇去鎮上的敬老院看望和照顧孤寡老人。
在很多人眼裏,養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棲息地,現在很多老人帶著孩子成群結隊也主動進養老院。有很多老人曾經有過值得驕傲和敬佩的職業,比如軍人、教師、幹部!他們選擇養老院,有的是因為孩子工作忙,樓層高,沒有人陪他們聊天而感到孤獨。有的是因為他們和同齡人朝夕相處,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相似的人生觀,相似的生活態度,讓他們在看到太陽,為他的壹切榮耀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雖然老人進養老院的手續顯示,50%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所以來到養老院,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照顧。他們的飲食是根據老人的需求,每個月每個人都有必要的補助!
每周日中午,老人們會聚集在敬老院的壹個禮堂裏,代表們上臺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老人們的需求,在壹定時間內為老人們發放生活必需品,並列出老人們喜歡的菜肴,然後投票選出本周的食譜。同時他們會發放生活費!
老人們壹看到冒著嚴寒來看望他們的學生,就立刻變得關心起來,拉著我的手噓寒問暖,非常關心我各方面的情況,體現了老壹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和關懷。壹些老人也高興得合不攏嘴,跟我分享“金戈馬鐵萬侯”的戰爭年代,跟我聊壹些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而且我還很關心的詢問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場景,和他們聊家常,幫他們收拾,很快融入其中。老人們都感慨地說,能像今天這樣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是國家的各種福利和黨的政策。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學的到來給他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活力和樂趣。因為天氣冷,我沒有抱怨。我反而充滿了熱情,因為這個看似普通的活動其實蘊含著巨大的人文價值和人文關懷。是壹種美德,也是老年人和大學生之間壹種交心的交流和溝通。我通常被寵壞了。我走出學校來到社會,走進老人,以朋友的身份和老人聊天,對老人過去的事跡如此著迷。還去外面的小賣部給老人買東西。雖然我來的時候給老人們帶了壹些水果和零食,但是遠遠不夠,所以我用我的零花錢給老人們買東西來表達我的心意。12從早上到中午,去了壹些老人的房間,慰問了老人。到了老人們吃飯的時候,我就跟著那裏負責分餐的管理員去幫老人們吃飯。有些老人吃飯不方便,需要餵飯。這時候我主動給老人們餵飯。雖然我笨手笨腳,但看到老人們幸福的笑臉,我很滿足。我感覺像壹家人。大多數老人在那裏過得很愉快。他們有時會在自己房間樓下的廣場上看電視或鍛煉身體,所以老人們在那裏的晚年也算是安康了!
在這次實踐中,我不僅為老人們做壹些日常的事情,還經常和他們壹起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進壹步增進感情。和老人們聊天後,我明白了很多,他們過去的經歷,他們的辛苦,他們對子女的期望,他們對我們年輕壹代的期望…
活動中壹位老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叫他陳爺爺,壹個老紅軍。我去了老人的房間,在門口等阿姨跟他打招呼。我上前用手扶起老人,介紹道:“我是大壹新生,今天來看妳。”年近90的他,心地善良,看起來很和藹可親。他笑著說:“好!好!”我點頭表示歡迎。我在房間裏仔細看了看。床邊有壹張寫字臺,上面放著幾個杯子。墻上掛著“毛主席萬歲,xxx萬歲”的行書。字體看起來蒼勁有力,簽名有點模糊。門邊有壹把舊藤椅。估計是老人平時坐的。我扶老人坐到椅子上,聽老人給我講他過去的故事。當我們談到長征時,老人眼裏含著淚水。他說:“長征過去很辛苦!此時此刻,年輕人還沒有經歷過如此艱苦的鍛煉。”這位老人為自己是xxx成員而自豪。他說:“如果沒有xxx,就沒有此刻的中國,就沒有老人安度晚年的國家和家園。”老人講完後,我不禁發自內心地佩服他。當我問老人,作為壹個xxx成員,他當時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麽?讓我驚訝的是,老人毫不猶豫地說出了四點:不怕犧牲;努力奮鬥;官兵團結;關心群眾!...還和老人聊了幾個小時!
那些曾經和我們有著同樣夢想的老人,也是年輕的。回到家,我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情。同樣,養老院也有很多值得記住的事情!
養老院社會實踐日記2“只要每個人都獻出壹點愛,世界就會變成完美的明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學校組織我們在寒假進行社會實踐,而我從小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毅然選擇去養老院,為天下所有的孩子盡壹份孝心。
我們買了壹大袋水果,壹進門就看到養老院的壹個大院子,裏面放著很多運動器材。鍛煉身體的老人不少。起初,我們很拘謹,沒有和他們打招呼,但他們看到我們時,興奮地和我們打招呼。漸漸地,我們被這些可愛的老人熱情的歡迎所感染,壹起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這些老人在這裏生活的時間長短不壹,有的剛來,有的已經在這裏生活了好幾年。他們都準備在這裏退休。之後,我們主動舉手幫助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做了壹次大掃除。
然後我們壹個個去看望老人,給他們送去溫暖。在我們快要完成工作的時候,我阿姨把我們拉了過來,給我們講了這些老人,他們的想法,他們的悲傷和他們的疾病。這些都是帶著孩子,壹個個離家出走,壹個個以賺錢為借口的不孝之子。這些老人之所以選擇養老院,是因為子女工作忙,樓層高,沒人陪他們聊天。壹個人自言自語,在孤獨中老死。還因為他們和同齡人朝夕相處,有著共同的興趣和相似的生活理念,這讓他們更想見到陽光,為他所有的榮耀。但是那些孩子並不知道,等到“兒子要養,親戚不留”的時候,才意識到已經太晚了。他們什麽時候才能明白,這些等著他們的父母,每天都期望見到自己?
小時候,父母握著我們的手,教妳用勺子和筷子慢慢吃飯,系鞋帶,扣扣子,滑梯,穿衣,梳頭,擰鼻子。從不厭煩,從不要求任何回報,他們只是期望我們變好。怎麽才能厭倦他們的抱怨,厭倦他們老了的遲鈍?我見過壹句話:孩子!妳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我是多麽想念和妳在壹起的這些小事。所以,當我想不出什麽的時候,請給我壹點時間,等我,讓我再想想...正如古代先賢所倡導的,“老人與老人”要像自己的長輩壹樣善待天下所有的老人,尊老愛幼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下午三點左右,開始刮大風,烏雲慢慢遮住了天空。老人們開始催促我們回家。天要下雨了,而且會很晚。其實今天天氣預報說是陰天,這些老人只是擔心我們淋雨感冒,擔心我們晚了路上會有危險。他們總是擔心每壹個人,離家在外的孩子,每壹個忙碌的人,每壹個善良的人。因為他們是壹群善良的人,可是這個殘酷的社會有沒有為他們擔心過,為他們做過什麽?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他們是善良的,他們在冷眼旁觀。
老年人是我們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老的我和老的人,年輕的我和年輕人”。我們應該勇挑重擔,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次社團實踐活動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也增加了我們同學的愛心。經過這次活動,我深刻理解了雷鋒精神的重大意義。大家期待下次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繼續傳播雷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