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古人是什麽時候開始吃火鍋的?

古人是什麽時候開始吃火鍋的?

如果火鍋被簡單地理解為“在鍋裏燒開水來涮食物”,那麽中國火鍋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了火鍋,但不是鍋,而是鼎。準確的名字應該是“丁火”。漢代也有壹種鼎,裏面有壹些方塊,看起來有點像今天的九宮格火鍋。那時候的火鍋不是馬上吃,而是用開水煮很久,更像今天東北的燉菜。

到了宋代,人們開始用火鍋涮肉,但不是牛羊肉,而是兔肉。宋人吃火鍋時,大家圍坐在“風爐”(上面放著火鍋),將腌制好的兔肉放入沸水中煮熟,取出後立即食用。重口味的也可以蘸調料吃,和今天吃火鍋很像。宋代林鴻寫的飲食書《山甲清宮》中,稱贊這種火鍋為“澎湃陽光江雪,風翻照晚霞”,意思是湯鍋沸騰如雪,兔肉鮮紅如晚霞。宋人儒雅,給兔肉火鍋起的名字叫“半夏宮”,不僅好吃,還很文藝。

真正奠定今天火鍋基礎的是蒙古人。蒙古人吃羊肉很好,但是在外面行軍打仗的時候燉羊肉很麻煩,就把羊肉切薄,用開水涮壹下。隨著蒙古人征服中原,這種火鍋也傳入內地。熱氣騰騰的肉火鍋在北方更受歡迎,因為它不僅好吃,而且溫暖。

清代滿族人來自東北,所以愛吃火鍋。清朝舉行過幾次大型的“千宴”(皇帝宴請60歲以上、70歲以上的老人),宴席上有皇帝愛吃的火鍋。火鍋成為乾隆五十年千宴的主角。根據《清代宮廷大宴——千宴圖》的記載,千宴圖分為兩個層次:

上等酒席每桌配兩個火鍋,壹片麅子羊肉,壹盤烤鹿尾,壹盤黑叉麅子羊肉,四碗葷菜,壹盤蒸壽司,壹盤熟壽司,兩盤螺螄盒配菜,兩根烏梅筋。另外,準備肉絲和熱飯。二等宴每桌配兩個火鍋(銅制),壹個豬肉片,壹個羊肉片,壹個羊肉片,壹個羊肉片,壹個烤肉片,壹個清蒸長壽菜,壹個烤箱長壽菜,兩個蝸牛盒,兩個烏梅筋。還要準備肉絲和熱飯。

可見,火鍋是兩級酒席中最重要的壹道菜。皇家愛情會在人民中引起流行。火鍋後來傳到了北京,主要是由穆斯林餐館經營的。《古城百言》中有記載:“羊肉鍋是天冷時最常見的美味,必與羊肉館同食。這種吃法是對北方遊牧遺產的學習和演變,成為壹種特殊的風味。”據說,直到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老掌櫃賄賂太監,從宮中盜走了“涮羊肉”的配料配方,“涮羊肉”才在著名的市區餐館中出售。

如今風靡全國的川渝火鍋,出現的時間比火鍋晚。川渝火鍋是辣,但中國人吃辣椒是最近兩三百年的事,所以川渝火鍋不可能比這個時間更早。川渝火鍋的具體誕生時間可能在清末民國時期的交流中,誕生地點應該是長江沿岸的碼頭地區。具體地點是重慶和瀘州。壹種流行的說法是,重慶朝天門碼頭壹帶曾經是穆斯林宰殺動物的地方。回民宰牛後將內臟扔掉,窮船工、纖夫撿回來洗凈,倒入鍋中,加入花椒、胡椒、姜、蒜、鹽等辛辣調料,煮熟,成為川渝火鍋的起源。那時候他們涮的大多是毛肚鴨腸等有錢人不吃的東西。他們都很便宜,所以最初的川渝火鍋是地地道道的窮人的食物。美食不問產地。大閘蟹本來就是窮人吃的,但誰能說現在吃大閘蟹的人還是窮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