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烹飪物質文化的發展史以生產力水平和烹飪技藝為標誌,參照中國社會歷史階段的劃分方法,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壹是史前熟食階段,主要在舊石器時代;第二,陶器的烹飪階段,主要在新石器時代;三、青銅器烹飪階段,主要在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第四,鐵器烹飪階段,從秦漢壹直到明清;第五,現代烹飪階段,從辛亥革命到現在。中國的烹飪在每個階段都是獨壹無二的,對世界烹飪也有壹定的影響。
中國的烹飪藝術以烹飪技術加工的食品飲料為審美對象,滿足了人們飲食實用性和審美性的需求。應該認為,人類文明程度越高,對烹飪藝術的要求就越高,因為人類社會的文明是與飲食同步發展的。如今在飲食上,不僅要講究吃好、吃科學,還要吃得漂亮;因此,追求藝術和長壽的美食文化將繼續深入發展。
在世界各地,有數以千萬計的海外華人生活在中國。通過壹代又壹代的文化交流,中國美食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歡迎。在亞洲,尤其是日本,自從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出現了壹股吃中國菜的熱潮,有5萬多家店鋪自稱“中華料理”。中餐在美國很受歡迎,中國目前有65,438+08,000家餐廳。在歐洲,流傳著壹句話“中餐征服了巴黎”。在法國,到處都是中餐館,僅巴黎就有l200多家餐館。英國有4000多家,分散在倫敦和大城市。荷蘭有近3000家中餐館。大洋洲、悉尼、墨爾本、堪培拉都有中國餐館。在非洲的尼日利亞,全國有14家中餐館,其中首都有7家,仍不能滿足需求。隨著中外交流的進步和擴大,海外來華遊客增多,人們對中國餐飲的要求也會更高。要加快發展餐飲市場,滿足國內外對中國餐飲風味的需求。這些需求是發展中國烹飪的潛在優勢。如果我們抓住機會,我們可以把潛在的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雖然中國烹飪具有文化優勢、社會優勢、市場優勢等重大優勢,但面對21世紀世界烹飪的大發展、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大交流、世界食品市場的大競爭,中國烹飪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應該客觀地了解現實。改革開放後,世界美食大融合出現,對食物的評價標準大多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中國人民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定制世界食品標準基本不可能。
比如著名的米其林餐廳就是米其林指南,是米其林輪胎創始人出版的,米其林輪胎創立於1900。內容包括行程規劃、景點推薦、道路引導等。米其林紅色經典(也稱為米其林紅色指南)每年都會給餐廳壹個星級。作為米其林的發源地,法國擁有最多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在歐洲其他國家,米其林認可的餐廳數不勝數,其中意大利米其林星級餐廳最多,德國米其林三星級餐廳最多。此外,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盧森堡、英國、愛爾蘭、瑞典、荷蘭和瑞士等國家入選歐洲星級餐廳。
這家米其林餐廳的定制標準是以法式西餐和土耳其正宗美食為基礎。作為美國的代表,美國第壹版《米其林指南》最早出版於2005年,當時紐約的大部分餐廳都被收錄。然後,舊金山和芝加哥的餐廳逐漸被米其林認可。由於美國多為移民國家,菜品參考歐式風格,衍生出了新的壹系列西餐,將西餐之風吹遍全球。
日本的米其林餐廳直到2007年才開始。壹絲不茍的日本料理贏得了米其林在亞洲的第壹次關註,隨後美食偵探們開始涉足中國的香港和澳門。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點,香港和澳門的餐廳很快獲得了米其林星級餐廳的稱號。
直到2065 438+6月,中國餐廳開始了米其林之路,米其林指南上海2017才正式發布。這是2065 438+6月在全球發布的第28本米其林指南,也是在中國大陸發布的第壹本。共有26家星級餐廳入選,包括9家粵菜餐廳、6家西餐餐廳、5家上海餐廳和5家其他中式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