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美國通信兵回憶中國遠征軍:蕭冰陣亡前說沒關系。

美國通信兵回憶中國遠征軍:蕭冰陣亡前說沒關系。

壹名美國士兵為中國的壹名受傷士兵點燃壹支香煙。

死的時候說“沒關系”

奎德對他在戰場上目睹的傷亡記得最清楚的是壹名中國士兵在進攻密支那時的死亡。攻城戰打響後,躲在城裏壹棟樓裏的日軍向進攻的中國軍隊開火,中國士兵發射了壹門很舊的大炮。在奎德看來,裝在木輪上的火炮簡直就是清朝的古董,卻是中國軍隊唯壹的重型武器。

混戰中,奎德和他的戰友躲在壹個掩體裏往外看。他看見壹個來自中國的小士兵向他跑來。他顯然只是個孩子,穿著降落傘絲做的白襯衫,縫著藍色降落傘的短褲,壹根扁擔兩頭放著壹個裝著手榴彈的木箱。

看到日軍沖鋒槍向他射擊,奎德用他有限的中文對他大喊:“朋友們,朋友們,趴下,趴下,不!不好!”但是,士兵還是扛著扁擔,拼命往前沖。

當他跑近時,“啪!砰!哎!”沖鋒槍子彈也追了上來。士兵看了壹眼躲在掩體後面的奎德,說:“美國大兵,膽小。”

就在這時,子彈擊中了他的背部,奎德迅速將這名士兵拉進了掩體。抱著孩子瘦弱的身體,湧出的鮮血染紅了他單薄的衣服。看到傷勢嚴重,奎德走近他,低聲說:“朋友,情況不妙。”

士兵擡頭看著他的眼睛,回答道:“沒關系……”回想起這些,奎德停頓了壹下,輕聲說道:“他就這樣死了。”

-細節

中國傷兵說牛肉罐頭是“壹流的”

在《中緬印戰區新聞綜合》1944期中,隨軍記者理查德·麥克拉格(Richard McLage)生動記錄了他探訪收治印度傷兵的美軍野戰醫院的經歷。

“我們有共同的敵人。”

在野戰醫院,麥克勞第壹次接觸到中國軍人。“他們有些名字對美國人來說聽起來很奇怪。他們的膚色不壹樣,眼睛鼻子顴骨都和我們不壹樣。他們的語言更奇怪。然而,我們對他們的敵人並不陌生,他們熟悉他們使用的武器和戰術。”

在醫院的采訪完全出乎麥克勞的意料。“醫院裏的氣氛好像過節壹樣熱鬧,但看到那些戰士的傷後,我敢肯定,如果是我,我不會樂觀。”通過翻譯,他了解到22歲的中國傷兵鐘已經在部隊服役7年,參加過淞滬會戰。

鐘自豪地向美國記者展示他腿上剛剛愈合的傷口。當問及他是怎麽受傷的,鐘從床上坐起來,擺出壹個用步槍射擊的狙擊手姿勢。“日本兵!砰!哎!”他的臉發紅。

“頂好”和“壞”

另壹名受傷的士兵,劉,被手榴彈炸傷,左腿被截肢。他說,過壹會兒就不疼了。當然,失去壹條腿是“糟糕”的。但他在這裏接受的治療是“極好的”,食物和醫生是“極好的”,美國護士也是“極好的”。

晚餐時間,除了米飯,中國傷員吃的食物和美國士兵壹樣,比如鹹牛肉罐頭、土豆、面包。但與美國士兵不同,中國士兵說牛肉罐頭是“最好的”,因為即使是面包對他們軍隊的高級將領來說也是奢侈品。

令這家野戰醫院自豪的是,迄今為止送來的傷員中,只有壹人因傷勢過重死亡。麥克拉格說:“這是美國醫療團隊的壹項‘頂級好’成就。當然,在康虎前線作戰的中國士兵也是“頂尖高手”。所以我們扯平了。”

“不是每個被俘的日本兵都剖腹產。”

1943年底,中緬印戰區美軍最高指揮官和中國遠征軍開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呼康河流域戰役打響。經過5個月的激戰,5500多名日軍陣亡。

1944 3月2日出版的《中緬印戰區新聞綜合》封面上,有164從前線拍攝的照片。史迪威將軍和幾名中國軍官站在被俘的日本傷兵旁邊。

說明文字寫道:“這張照片證明,並不是所有的日本兵被俘後都會剖腹自殺——被中國軍隊俘虜的日本兵躺在擔架上苦笑。他還試圖與史迪威將軍握手,但遭到拒絕,因為將軍認為沒有必要表達友誼。”

B04-B05版由本報記者謝萊采寫(本文信息根據美國164相機公司老兵大衛·奎德回憶錄音,中緬印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