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陜北人的飲食

陜北人的飲食

壹、日常飲食習俗

以前陜北人民生活貧困,經常半年用糠。所謂“借糧,打回,來年輪跟上”。群眾中還流傳著壹句歌謠:“正月裏火旺,二月裏掐著放,三月裏拌著菜,四月裏是豌豆,五月裏是白面饅頭。”解放後,陜北人民的生活有了改善。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當地的家常菜至少有二三十種。陜北白面粉不多。吃飯的時候我們做面和面條,逢年過節蒸白面包子。更多的是豆粉和玉米粉混合。

千千大米(豆千千):黑豆或大豆被卷成像銅幣壹樣的小塊,然後與小米壹起煮成粥。黑豆營養高,可以說是理想的營養食品,搭配小米。

烤蕎面:陜北的小麥種類很多,蕎麥可以做成卷、煎餅、剁面、刀削面、烤涼粉、碗等。

蕎麥面:當地人在舉行婚禮和葬禮時,大多用它來招待客人。

民建:由白面粉和玉米粉混合而成。將拌好的面放在專用工具啜床上搓推,將小面放入鍋中煮熟,取出加調料即可食用。

餃子:農民的餃子幾乎總是塞滿了羊肉和胡蘿蔔。

米飯炒面:是當地的方便食品。俗話說“陜北有三寶,熟米炒面,老羊皮夾克。”新小米下來的時候,人們喜歡把松軟的小米面炒成炒面,或者把小米炒成熟飯,用開水沖壹下就可以吃了。現在是為了品嘗新鮮事物,這其實是古代遊牧民族留下的壹種生活習慣。

土豆(土豆、洋芋):陜北人離不開土豆。他們平日做飯,有薯片、土豆絲、土豆擦、土豆貼、“烤土豆”,都很好吃。生活困難時,也可作為主食。

陜北人喜歡吃蔬菜。冬天,家家戶戶都要腌制幾大桶白菜、蘿蔔和曼青。我喜歡用酸菜煮豬肉。如果是混飯(各種原料混在壹起),比薯片大不了多少。蒸饅頭的時候要配南瓜和紅薯(紅薯)。平日裏,旁邊有個菜盆。吃包子的時候,菜是自己舀著吃的。我也喜歡吃羊肉,吃羊肉的方式和蒙古族、維吾爾族兄弟差不多。

陜北各地名產美食眾多,如延長錦鯉大棗、延安黃酒油餅、延川黃梨、吳起米醋、甘泉水梅酒、誌丹縣羊肉桃、宜川小米黃鯉、洛川蘋果、黃龍板栗核桃、神木紅豆、榆林那翔羊肉、府谷幹果藏紅花等。

有很多地方特色的小吃,比如餡兒、羊雜、棗糕、火燒、油糕等等。

二、歲時的飲食習俗

春節:過年的茶飯是春節的傳統食品,壹般要吃到月底。2008年的茶飯主要有黃米包子、炸糕、鋪黃、油水洞包子、花饃。

清明:我們做了推面花,是晉國忠臣介子推的。

端午節:吃粽子也是陜北人的傳統習俗。芋頭葉用來包粽子,原料多為糯米和大棗,多為三角形包裹。

中秋節:人們有自己做月餅的習慣。通常先將核桃仁、芝麻、花生仁壓成粉,加入青紅絲、冰糖作餡。

臘八:吃臘八飯。陜北盛產五谷雜糧,紅棗花生,粥很好吃。

第三,禮儀和飲食習俗

1.婚姻習俗

陜北有壹些婚俗,比如喝定情酒,給女方送高母飯,吃孩子餃子。婚禮的前壹天晚上,新娘和新郎必須吃樂和蕎麥。最隆重的是送花。壹朵面花重兩斤多,常見的有“二龍戲珠”、“龍鳳呈祥”、“蓮花生貴子”,寓意長壽早生貴子。宴席吃的開胃菜和菜的數量要符合“八碗”、“十三花”、“盡善盡美”、“十五期間看燈”的講究。碗碟擺放是有規矩的,稍有差錯就會惹事。往往因為座位安排不當等原因,客人幹脆起身,主人難免要多浪費時間,還要掏錢調解。

陜北的八碗宴是:紅肉、白肉、丸子、肘子、酥肉、雞肉和兩碗素菜。近幾年流行的九魁十三花是在八碗的基礎上加壹菜四湯,有時還有八個甜碗,也就是八個素菜。沒有統壹的規範。壹般來說,城市傾向於素食多於肉食。目前婚宴越來越講究了。

2.生育和飲食習俗

孩子們在滿月時吃餃子。比較精致的,請做大(認親),需要吃八碗或者蛋糕。當孩子超過12歲時,會被認為是及格。

3.喪葬習俗

葬禮上的歡迎餐很熱鬧。祭祀飯有很多種,都是盛在盤子裏的。神父李贊先生說,“來吧!”端著盤子的人們壹邊扭動壹邊跳舞,吸引了許多人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