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13年丹東文言文閱讀答案

13年丹東文言文閱讀答案

1. 2012丹東中考語文閱讀題

2012丹東中考語文試題三.閱讀理解(60分)(壹)閱讀下面語段,回答18—23題。

(請用0.5mm的黑色簽字筆將正確答案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10分) 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乙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

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歸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蘇秦喟然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吾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註釋①纴(rèn)紡織。

18.《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自《 》,作者 ,明初文學家。(1分)19.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⑴四支僵勁不能動 ⑵腰白玉之環 ⑶去秦而歸 ⑷蘇秦喟然嘆曰20.下面是選文中畫線的語句,請用現代漢語翻譯,寫在答題卡上。(2分)⑴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譯文: ⑵歸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譯文: 21.為什麽“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1分)答: 22.乙文中哪些語句體現了蘇秦讀書刻苦?(2分)答: 23.讀完甲、乙兩選文,談談妳在讀書求學方面得到的啟示。(2分)答: (二)閱讀下面語段,回答24—30題。

(請用0.5mm的黑色簽字筆將正確答案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18分)每朵花本應芬芳①壹些年輕的父母聚在壹起,話題不知不覺扯到孩子身上。

有人提議,每個人講個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議得到了壹致贊同。要說自己孩子的趣事,做父母的都是幾籮筐也盛不完啊。

②壹位媽媽先講了自己兩歲半寶寶的故事。她說,自己的寶貝女兒非常調皮,帶女兒的姥姥根本對付不了她。

有壹天,這位媽媽正在上班,寶寶又在家裏淘氣了,這位媽媽就打電話回去,想嚇唬嚇唬女兒,故作嚴肅地對女兒說:“妳要是不乖,等會兒媽媽回去,壹定給妳點顏色看看。”女兒不吱聲了。

這位母親暗自高興:“哈哈,壹定是被嚇唬住了。”沒想到,壹會兒,女兒突然嗲嗲地說:“媽媽,妳別忘了,我喜歡的顏色是紅色哦。”

多可愛的妞妞啊!眾人都笑翻了。③ 另壹位孩子的媽媽接著說,她家的寶寶,是個不到三歲的男孩,似乎有問不完的問題。

這不,問題又來了:“媽媽,為什麽地球在轉,我們卻感覺不到呢?”媽媽想了想,告訴他:“那是因為我們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覺不到。”兒子說:“但是我有個辦法可以感覺得到它在轉。”

說完就在原地轉起了圈圈,壹連轉了十幾 圈,最後東倒西歪地停了下來,暈暈乎乎地說:“媽媽,我現在感覺到地球在轉了!”多伶俐的孩子啊!眾人笑得東倒西歪。④ 壹個孩子的爸爸接了茬。

那天,帶四歲多的兒子騎車出去玩,騎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帶有絲絲寒意,慌亂之中,趕緊拿出雨衣穿上,怕兒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將坐在後座上的兒子擋了個嚴嚴實實。

兒子躲在雨衣下面,兩只小手將雨衣撐起壹角,高興地大叫:“灑水了,天上灑水了!”多樂觀的 孩子啊!眾人紛紛豎起了大拇指。⑤又有壹位孩子的媽媽講起了自己兒子的趣事。

她的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午睡的時間到了,幼兒園老師讓孩子們上床睡覺。可是,她的兒子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老師問他,為什麽還不睡覺啊?這小子看著幼兒園老師,壹本正經地回答:“我是來幼兒園學本領的,不是來睡覺的。”

多幽默的回答啊!眾人笑得前仰後合。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談論著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壹件事,都是那麽有趣,那麽可愛,那麽搞笑,那麽溫暖。

孩子使他們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滿了變數,也充滿了快樂!⑦ 我靜靜地聽著他們的講述。我想到了我的兒子,今年已經讀高中了,即將迎來人生中最重要、最艱難的考試——高考。

壹天二十四小時中,除了睡覺和吃飯之外,其 他的全部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他甚至連和我們說句話的時間和精力都沒有了。而我們,因為害怕打擾他學習,在家裏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著腳尖的。

我的兒子,在他年幼的時候,也是充滿童趣:活潑、調皮、可愛、搞怪,給我們帶來無數的歡笑和溫暖。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這種生活突然變了,變得如此沈悶,如此壓抑, 如此不堪!⑧我忽然明白,每壹朵花都本應芬芳、燦爛,是我們自己先掐滅了孩子的天性,也掐滅了自己的快樂啊!⑨我希望能永遠嗅到花的芳香! (原文有改動)24.請將選文題目正確、工整的抄寫在答題卡相應的方格中。

(2分)答: 25.選文中年輕的父母們***講了四個有趣的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4分)答: 26.選文中的“我”是怎樣的壹個人?(3分)答: 27.請在選文中找出壹處側面描寫的語句,寫在答題卡上。

(2分)答: 28.選文結尾句“我希望能永遠嗅。

2. 古文閱讀及答案任何

[湖北卷] 閱讀下面壹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壹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日:“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越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壹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各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壹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數日,僧辭去.李由此以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壹少年尼僧弄藝於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壹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壹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壹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願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壹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壹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壹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異歸,月余始愈,後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壹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輕視 D.偶適歷下,見壹少年尼僧弄藝於場 適:到……去 1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 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 B.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乏 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C.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 天子偶用壹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壹組是 ①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 ②僧忽壹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藝頗精,意得甚 ④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⑤僧笑,命李試其技 ⑥方頡頏間,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壹項是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壹腳 把他踢出壹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 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於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憨和尚和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於“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15.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3分) 譯文: (2)眾相顧,迄無應者.(2分) 譯文: (3)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3分) 譯文: 參考答案: 11.A 12.B 13.D 14.C 15.(8分) ⑴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3分) ⑵大家互相看著,最終沒有應戰的人.(2分) ⑶李超開始不說,尼僧壹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3分 [上海卷] 閱讀下文,完成第18-23題.(16分) 冷泉亭記 唐白居易 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 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其泉?,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巖石為屏,雲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於床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於枕上.矧又潺?潔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叢山復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②,有相裏君造③作虛白亭,有韓仆射臯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後作此亭.於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後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註①四封:四邊疆界.②領郡者:擔任州刺史的人.③相裏君造:姓相裏,名造. 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1分) 19.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4分) (1)地搜勝概 概( ) (2)物無遁形 遁( ) (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甲( ) (4)佳境殫矣 殫( ) 20.下列對句中加括號的詞用法判斷正確的壹項是[ ](2分) ① 靈隱寺(為)尤/山樹(為)蓋 ② (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

3. 課外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壹、楚人學舟 楚①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

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③鼓徑進,亟犯④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⑤。

註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頭。

旋:轉彎。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戰,前進時以擊鼓為號。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顧膽落( ) 1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1)遂以為盡操舟之術。___________ (2)椎鼓徑進……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二、魯人徙越 讀下列這則文言文,回答14~16題 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於越。

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遊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註釋①屨:麻鞋。

②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裏用作動詞,指穿鞋。

④跣:赤腳。14.解釋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1)或謂之曰 (2)以子之長 15.翻譯劃線句。 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

16.這篇短文告訴我們壹個什麽道理?三、農夫毆宦 嘗有農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太監)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尺,又就索“門戶”(指“門戶”稅),仍邀(強要)以驢送至內。農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

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後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

1.解釋文中加點詞: (1)才與絹數尺 (2)農夫涕泣 (3)不取直而歸 (4)遂毆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仍邀以驢送至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3.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後食。 4.文中賣柴農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傅毅之於班固①,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壹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裏話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註釋:①傅毅、班固均為東漢文學家,史學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東漢名將。③[自休](冗長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見]即見自,表現自己的長處。⑤[體]體裁⑥[裏語]俗語,民間諺語。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鮮能備善( ) (4)斯不自見之患也( ) 2.選出與“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中加點的“以”字用法相同的壹項:( ) A、武仲以能屬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蓋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輕”的原因是什麽?五、樊重樹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鹹來求假焉。引種植之不可已出。

諺曰:“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此之謂也。

註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樹和漆樹。

1.解釋句中的加點詞: (1)向之笑者 (2)鹹來求假焉 (3)然積以歲月 2.下列句中的“之”與“時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 A、悵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親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3.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4.“此之謂也”說的是什麽道理?對妳有何啟示?道理:啟示: 六、齊人有好獵者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於耕作。”獵者曰:“何為?”人不對。

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於耕作有獲而後市良犬乎?於是退而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於是獵獸之獲,常過人矣。

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1.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帶點詞。

(1) 入則羞對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於耕作 (4) 於是退而疾耕 2.和“曠日持久而不得獸”的“而”用法不同的壹項是:A、於是退而疾耕 B、環而攻之而不勝 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 3.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得無欲吾致力於耕作有獲而後市良犬乎?4.讀了這則故事,妳受到了什麽啟發? 七、張良受書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

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

出壹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

遂去。無他言。

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異之,常習讀誦之。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遂去,無他言 (2)與老人期 (3)喜曰:“當如是” (4)良因異之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常習誦讀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 A、孤之有。

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江子壹,字元貞,濟陽考城人,晉

9。

答案:D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惻:悲痛。

10.B(A焉1:兼詞,從中2:兼詞,在這裏; B於是。 C若1:如果2:代詞,妳們; D以1:介詞,因為2:連詞,因為;)11。

答案:C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①表現了江子壹喜歡讀書。

②表現了江子四有膽量,而不是江子壹。⑥寫江子四、江子五看見事情危機,相互沖進敵陣。

12。答案:B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B項錯,“江子壹還是受到牽連而被免了官”有誤,第二段主要介紹了江子壹的弟弟子四,沒有介紹子壹,所以“猶坐免職”的應是江子四,和江子壹沒有關系。13。

(1)答案:江子壹年少時喜愛學習,有誌向有節操,因為家中貧窮對父母供養不周,於是終生素食。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學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註意“闕養、蔬食”的翻譯(各得1分)和整句句意通順連貫(得1分)。(2) 答案:高祖氣憤地喊人捆綁他,江子四伏在地上不肯受縛,高祖的氣也消了,於是叫人放了他。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學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註意“據地、乃”的翻譯(各得1分)和整句句意通順連貫(得1分)。

(3)答案:逆賊的包圍圈還沒有合攏,可以設法沖出去,如果等他們將營壘全部築好,那我們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學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註意“未合、出蕩、營柵”的翻譯(各得1分)和整句句意通順連貫(得2分)。參考譯文江子壹字元貞,濟陽考城人。

他是晉時散騎常侍江統的第七代子孫。他父親江法成,天監年間任奉朝請。

江子壹年少時喜愛學習,有誌向有節操,因為家中貧窮對父母供養不周,於是終生素食。他初出仕任王國侍郎,奉朝請。

他上表請求到秘閣看書,高祖答應他,並下令讓江子壹在華林省當值。江子壹的姑父右衛將軍塞昱,是當朝權貴,每當他休假回家時,家中賓客盈門,而江子壹卻從未登門拜訪,他的品行如此高潔。

後來江子壹逐漸遷任尚書儀曹郎,出京任遂昌、曲阿縣令,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績。江子壹被任命為通直散騎侍郎。

出京任戎昭將軍、南津校尉。江子壹的弟弟江子四,曾任尚書金部郎。

大同初年,遷任右丞。他們兄弟倆都性情剛烈。

江子四以右丞的身份呈送封事,盡情陳說朝廷得失,高祖十分賞識,下令讓尚書仔細審察,從中擇善施行。左民郎沈炯、少府丞顧琪曾經因為奏事不恰當,高祖聲色俱厲地呵責他們,江子四於是快步上前代替沈炯、顧琪二人對答,言辭十分激烈率直,高祖氣憤地喊人捆綁他,江子四伏在地上不肯受縛,高祖的氣也消了,叫人放了他,但他還是因此獲罪免職。

侯景謀反,攻陷歷陽,準備從橫江渡江,江子壹率領水軍壹千多人,想在下遊阻截侯景,他的副將董桃生家在江北,便和同夥都逃散了。於是江子壹退回南洲,又收集余部,從小路步行趕赴京城。

叛軍不久也到了京城,江子壹啟稟太宗說:“逆賊的包圍圈還沒有合攏,可以設法沖出去,如果等他們將營壘全部築好,那我們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江子壹請求和他的弟弟江子四、江子五率領手下的士兵壹百多人,打開承明門向逆賊挑戰,叛賊答應了。

江子壹身先士卒,揮戈獨自沖進敵陣,逆賊夾攻他,後面的人不敢接著沖進去,江子四、江子五見情況危急,跟著沖進敵陣,三個人全都被殺害。皇上下韶書說:“前任戎昭將軍、通直散騎侍郎、南津校尉江子壹,前任尚書右丞江子四,東宮直殿主帥江子五。

他們的噩耗傳來,朕深感悲哀痛惜,對他們犧牲的嘉獎祭奠,按原先的規定,均應加等。可追贈江子壹為給事黃門侍郎,追贈江子四為中書侍郎,追贈江子五為散騎侍郎。”

候景之亂平定後,世祖又追贈江子壹為侍中,贈謐義子;追贈江子四為黃門侍郎,贈謐號毅子;追贈江子五為中書侍郎,贈謐號烈子。 江子壹曾續寫《黃圖》和班固的“九品”,還有幾十篇辭賦韻文及散文,都在世上流傳。

5. 文言文閱讀(13分)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

答案小題1①上②斷③有時④飛奔的馬。

每空0.5分,***2分。小題2①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兩岸山色(2分)。

②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2分)。要求關鍵詞語準確,***4分。

小題3參考答案:比如從全文看,寫山為靜,寫出了山的高峻連綿,寫夏水為動,寫出了夏水的宏大、流速快,激烈緊張。又如寫春冬景色靜中有動:“綠潭”、“倒影”是靜,“素湍”、“回清”是動;寫蕭瑟秋景,則以動襯靜,用“高猿長嘯”寫“空谷”的淒靜,收到了“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2分)。

答出壹處即可。小題4壹方面凸顯了三峽秋季淒清肅殺的環境特點(1分);另壹方面凸顯了三峽山高、峽長、峽連的地形特點(1分)。

意對即可,***2分。答案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

文言實虛詞的學習和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首要環節,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和掌握常見實虛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而且還要註意詞語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義和用法,這就要求學生能活學活用。比如“奔”這個詞,在這裏是“名詞,飛奔的馬”。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試題分析: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中的句子,要註意句子中關鍵性詞語,了解句子間隱含的語意關系、有關的指代以及與本句有關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譯力求表達準確為好。

其中“清榮峻茂”等重點詞語要理解準確。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小題3試題分析:了解常用的動靜結合等寫景手法,明確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

學生作答時能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壹般用這裏運用了……寫作手法,借助鮮明具體的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性。

考點:分析作品描寫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4試題分析:這裏作者抓住了三峽秋天淒清肅殺的特點,這裏運用景物特點來進行渲染,學生表述正確即可。考點:分析作品描寫手法。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