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名的由來
京劇大師梅蘭芳,出生於京劇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晚清著名女演員,他的叔叔梅雨田是京劇胡琴演奏家。父親叫明瑞,字竹芬,兒子叫花旦,母親是楊龍壽的大女兒張裕。8歲藝人朱素雲的哥哥朱,11歲登臺。他刻苦學習,不斷實踐,繼承和發展了京劇這壹傳統藝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梅派”,成為四大名家之首。他的表演藝術早已享譽海內外,但直到16歲才得到藝名“梅蘭芳”。
光緒三十四年(1908)秋,西連班長葉春山率班赴吉林演出。壹天早上,葉春山集資組織Xi連城的開悟先生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當他們爬山時,他們聊天。突然,他們發現壹個人在樹林裏練劍。但見他輕巧敏捷,劍被他舞得寒光四射,風聲呼嘯,將自己包圍在壹個濺不出水的弧形光圈裏。牛子厚完全驚呆了。他壹生熱愛京劇,也看過很多武術大師的表演。但像這樣無與倫比的劍術還是不多,他不禁連連拍手叫好。聽到掌聲,舞劍人趕緊收起劍,紅著臉,用手帕擦了擦額頭的細汗,恭恭敬敬地向鞠了壹躬:“牛老板,我喜歡出醜。”
這時,牛子厚上前仔細看了看。他看到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英俊瀟灑,威嚴有加。他真的是個主角料,問:“妳有過藝名嗎?”葉春山答:“我給他取了個藝名‘西群’。”牛子厚沈思良久,說道:“這孩子相貌端正,品行端正,用不了多久就會成功。給他改名梅蘭芳怎麽樣?”葉春山和他的弟子欣然同意。此後壹直使用梅蘭芳這個享譽海內外的藝名。
梅蘭芳的故事
練畫留胡子逃出虎穴
8月1937,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爆發。侵華日軍占領上海後不久,得知舉世聞名的京劇泰鬥梅蘭芳住在上海,便派人邀請梅蘭芳到電臺演講,讓他表示願意為日本“皇道”服務。洞察日本陰謀的梅蘭芳決定盡快離開上海前往香港,以擺脫日本侵略者。於是他給日本人捎了口信說近期要出去演出,同時帶著家人在星夜坐船率團來香港。
梅蘭芳來到香港後,深居簡出,拒絕露面。為了打發時間,他除了練太極拳、打羽毛球、學英語、看報看新聞,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畫畫上。他喜歡畫鳥、佛像、草蟲、魚蝦和外國人的舞蹈。家人和劇團成員看到這些作品後都很開心,說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美好和歡樂。
19411二月下旬,日軍入侵香港,梅蘭芳苦不堪言。她擔心日本人會來找他演戲。我該怎麽辦?他和妻子商量後,決定大膽壹步:留胡子,不唱歌跳舞,不為日本人和漢奸表演。他對朋友說:“別看我的胡子。以後會有用的。如果日本人不講理,堅持要我出來唱歌,那他就得坐牢,得砍頭。”
1942 1十月,日本駐港部隊司令酒井看見梅蘭芳蓄起了胡子,驚訝地說:“梅先生,妳怎麽蓄起了胡子?”像妳這樣偉大的藝術家怎麽可能退出舞臺藝術?”梅蘭芳回答:“我是歌手。現在我老了,長相不好,聲音也不好,不能再演戲了。這幾年壹直在家學畫,養活自己!”酒井聽了很不高興,憤然離開。幾天後,酒井派人找到梅蘭芳,堅持要他上臺表演幾場,以示日本統治香港後的繁華。巧的是,梅蘭芳此時患了嚴重的牙病,半邊臉都腫了。酒井別無選擇,只能放棄。第二天,梅蘭芳覺得事態很嚴重,香港已經成了是非之地,待不了多久了。於是他立即乘船返回上海,回到了闊別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夫人提出了壹個避免災難的計劃。
國民黨親日派首領、大漢奸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任主席、行政院長,在上海大都市設立特務機關。特務頭子吳世保設宴招待梅蘭芳,並建議梅進行吊唁演出。消息傳來,梅蘭芳驚呆了,自言自語道:“人剛出虎穴,又入狼窩,怎麽活在這個世界上!”梅夫人見丈夫心神不寧,茶飯不思,便說:“要不,我明天去吃飯,應付他們。”
第二天,梅夫人來到汪偽政權特務機關76號房。特務頭子勸她:“我好幾年沒見梅老板了。我聽說我留了長胡子。難道是為了在人民面前挽回面子?”我覺得沒必要。我妻子應該關心他。現在日本人執政,還是理智壹點好。梅夫人馬上反駁說:“梅蘭芳是中國人。”。她怎麽能背叛祖先,放棄節操!”特務頭子聽了,勃然大怒,指著梅夫人說:“梅老板唱了幾十年,大概還沒學會吳某導演的‘舞臺’。”說完,硬領著梅夫人去看了鐵門裏那血淋淋的刑具,然後陪著梅夫人去吃飯。梅夫人坐在桌邊,嘴不動,筷子不動,默默的戰鬥著。間諜頭子伸出他邪惡的手,用壹罐鹽水威脅。梅夫人毫不畏懼,心平氣和地說:“鹽水能毀了他的民族尊嚴和人格嗎!”說罷,便離開了。
梅夫人回到家,把這壹切詳細地告訴了她的丈夫。梅蘭芳深感事態嚴重。在這關鍵時刻,梅夫人想起了在香港趕走牙疼日本人的經歷:“妳放心,我在最後時刻自有應急措施。”第二天,她聽說日本人要來了,就叫兒子從抽屜裏拿出壹個四聯接種針,找出註射器,讓梅蘭芳趕緊躺在床上註射藥物。很快,梅蘭芳真的開始發高燒了。日本人來了以後,摸著梅蘭芳滾燙的額頭,只好無奈地搖頭。
日偽訛詐憤然毀畫。
梅蘭芳有演出收入。去香港的時候,她帶去香港存到銀行。但回到上海不久,日寇統治下的香港就把這筆高額存款全部凍結,無法提取。壹直靠利息生活的梅蘭芳突然家庭生活困難,全家人如何生存,成了梅蘭芳日夜思考的問題。他問妻子該怎麽辦。這位女士說:“最近報紙上刊登了何香凝女士以賣畫為生的新聞。我們不妨向她學習。發揮妳的繪畫天賦,妳是如何以賣畫為生的?”
其實梅蘭芳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只是沒說出來,怕老婆不同意。既然這位女士主動開口了,他自然點頭稱是。兩人著手構思,妻子磨墨,丈夫作畫。不到八天的時間,我畫了20多幅魚、蝦、梅、松的畫。當市民看到醒目的廣告“本店出售梅蘭芳先生近作,歡迎參觀”時,紛紛搶購。不到兩天,20多幅畫全部售罄。
此事傳出後,上海文藝界、新聞界和企業界反應非常強烈。許多名人提議為梅蘭芳舉辦壹個展覽。梅蘭芳得知後特別激動。為了不負眾望,他苦練了半個月,畫了幾十幅作品交給主辦方安排。主辦方選定重陽節在上海展覽館展出,並邀請梅蘭芳夫婦出席剪彩儀式。
然而消息不脛而走,日偽漢奸相互勾結,肆意鬧事。他們提前派出壹批便衣警察進入展廳,很多前來參觀的人陸續離開。梅蘭芳驚訝地發現門口空無壹人。當他走進展廳時,發現每幅畫上都別著壹張紙條,上面寫著“王主席令”、“周副主席令”、“岡村寧次首長令”...其中壹些寫著“送往東京展覽”。梅蘭芳夫婦看到這壹幕,兩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紙刀,向畫面刺去。“哇!哇!哎!”幾分鐘後,國畫變成了紙片。
梅蘭芳義憤填膺的毀畫行為很快就傳遍了上海,傳遍了全國。上海當局的報紙發布了第壹條消息,說:“褚部長目瞪口呆,壹場藝術展覽是壹場虛驚!”宋慶齡、郭沫若、何香凝、歐陽予倩發表聲援講話,盛贊梅蘭芳浩然正氣,為世人所敬仰。群眾也紛紛來信支持梅蘭芳的愛國行動。梅蘭芳看到全國人民如此欣賞和支持他,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激動地對妻子說:“我,梅蘭芳,不再是孤獨的燕子了!”
靠借錢謀生。
梅蘭芳被切斷了經濟來源,生活自然貧困。他只好流著淚賣掉了北京的房子,然後賣掉了自己收藏多年的藏品。盡管如此,我還是向親戚朋友借錢。有朋友得知他家生活陷入絕境,於是捐錢互助。老畫家葉玉虎提出與其合作舉辦國畫展,突出梅竹主題,擴大社會影響。
在上海被占領區,壹片混亂和恐慌,斷水斷電或空襲警報,市民不得不生活在恐懼中。梅蘭芳就是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繪畫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克服了壹系列難以想象的困難。經過八個月的努力,他畫了170多幅作品,題材廣泛,有仕女、佛像、花卉、松樹、梅花等。與葉玉虎作品壹起於1945春在成都路中國銀行壹洋房展出,受到廣大參觀者的好評。
展覽結束後,為了謀生,梅蘭芳被迫賣掉了大部分作品。收入壹是還債,二是安排家裏的生計,三是供養劇團裏困難比較多的人。梅蘭芳苦澀地回憶起這些年的滄桑,心情憂郁地對朋友們說:“我無法形容壹個演員因為抗拒惡劣的社會環境,因為胡子而拒絕登臺演出的痛苦。我畫畫壹部分是為了謀生,壹部分是為了自娛。不然我真的要窒息了。”
抗戰時期,梅蘭芳堅決不為民族大敵演出,顯示了壹代藝術家不屈不撓的實力。這壹事件已成為中國的壹個感人故事,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贊揚,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勇敢戰鬥的決心。
善於扮演角色
在京劇中,梅蘭芳最擅長表演旦。在京劇中,女性統稱為旦,根據角色的年齡和性格可以細分為很多職業。演小康家庭、有地位的女人叫鄭丹,鄭丹在京劇裏俗稱青衣,因為鄭丹這個角色經常穿藍袍而得名。京劇《竇娥袁》中的女主角竇娥是壹個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莊重嫻靜,清麗淡雅溫婉,以唱功為主。總的來說,青衣的唱腔優美細膩。
作出貢獻
梅蘭芳先生為促進中國與國際社會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是中國向海外傳播京劇的先驅。於1919、1924、1956三次訪問日本,1930訪問美國,1935、1952兩次訪問蘇聯演出,獲得了較高的聲譽,結交了許多國際知名人士。他的活動不僅增進了人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使中國京劇進入了世界戲劇之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梅蘭芳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歷任中國戲劇研究所所長、中國戲劇學院院長、中國京劇院院長,1959年7月加入中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各種貢獻。
梅蘭芳先生是中國表演藝術的象征,是我國人民的驕傲。
梅蘭芳也是中國第壹個獲得戲劇博士學位的演員。1919第壹次率團訪問日本,還訪問了美國和歐洲的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比利時和俄羅斯。他的訪問不僅向外國朋友介紹了中國的京劇,還學習了其他國家的戲劇表演,這極大地豐富了他的表演藝術。
梅蘭芳也是壹位有民族正義感和良知的表演藝術家。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九壹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三省的廣大地區。先後自編自演了京劇《抗金兵》《生死恨》,表達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抵抗侵略的決心。1937盧溝橋事變後,毅然告別舞臺,先後隱居香港、上海,發誓不再為日本鬼子演出。為了家人的生活,也為了支持京劇的同事,他以出賣丹青的方式度過了壹段艱難的時光,成為中國京劇抗敵的榜樣。
新中國成立後,梅蘭芳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曾在中國戲劇家協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擔任重要職務。1961年,他帶著壹首新編京劇《穆坐鎮指揮》告別了自己心愛的觀眾和北京,從此長眠於海澱香山碧雲寺下的萬華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