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談戀愛”這個詞太直白,那麽“做愛”就更粗魯了。至於“跑路”“吊膀子”,倒是繪聲繪色,但疑似無聊惡心有趣。相比之下,在福建的壹些地區,用“手牽手”這個詞來形容愛情的意境,要溫柔婉約得多。然而“牽手”並沒有流傳開來,只是廣州話中的“約會”壹詞莫名其妙地流行起來。
曾經有人告訴我,約會就是西關小姐和愛人在上下九路商圈逛街,穿著木屐,拖著木屐,然後“啪啪”,於是把戀愛變成了“約會”。現在據考證,這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其實“約會”這個詞純粹是珠江地區航運業的專業詞匯,意思是大船“捆綁”小船組成雙體船。大船太深,很多地方無法停靠,必須依靠小船在大船和岸邊之間運送貨物。平時,雙體船在珠江水面上“拍著”“拖著”並排巡航,表現出無限親密,引起岸上的人遐想。
在任何壹個朝代,河邊都是人們抒發感情的好地方,否則不會有“所謂伊人在水壹方”這樣的句子和詞匯。珠江自然是從古到今讓人傾心的地方。至於“約會”是什麽時候從壹個航運名詞引申到談戀愛的,具體時間很難推測,但至少應該從民國初期算起,再往後,恐怕敢在珠江上“約會”的女士們就要享受“泡豬籠”的待遇了。
在當時的廣州,“東山少爺”和“西關小姐”是新潮和現代的代表。東山是達官貴人聚居地(民國高官住所),公子哥兒多,西關是繁華商業之地。大甲,富商,家裏時尚,穿著考究,是當時的新潮壹族。東山少爺娶西關小姐是理所當然的事,而那些民風文明的年輕人不會接受洞房就要見面的約束,於是就在東山和西關之間的長灘珠江邊見面。
可想而知,東山的壹個少爺,西裝革履,秀發飄逸,和壹個拿著扇子,穿著旗袍的西關美少女漫步在珠江邊的大葉榕下,那在當年是多麽的惹眼。他們可能點了壹份船粥和壹盤風味蝸牛。少爺在說著什麽,小姐在竊竊私語。河邊浪漫的月亮和水上拍拖的雙體船,呼應著他們年輕自由的心情。
這時,在小姐家裏,主人大怒,問侍候小姐的老處女,把她丟在哪裏了。老處女囁嚅著(含蓄的廣東人直到現在也不會對任何人說“我愛妳”,只是“我喜歡妳”),估計那時候還沒有“自由戀愛”“談戀愛”之類的詞。然而,勞動人民的智慧總是無窮無盡的。絕望的老太太突然想起珠江上的雙體船,脫口而出壹句話:“小姐去江邊約會了!”枯燥的專業詞匯有了更生動的生活。
當全國人民都開始“約會”的時候,廣州人更應該提倡“帶壹個地道的約會”。
所謂真實可信,當然要有真實可信的地點和真實可信的交友內容。正宗的位置是西遞和常棣周邊,從西到東,從南樓到海珠廣場,最多延伸到天子碼頭。
這壹帶榕樹遮天,道路幹凈,欄桿整齊。唯壹遺憾的是,河這邊和河那邊的霓虹燈,在夜晚把壹切都照亮了。幸運的是,有壹些老榕樹做壹些庇護和創造壹些曖昧的氣氛。
現在河上沒有雙體船,也無法與岸邊並肩依偎的戀人相映成趣。得益於兩岸高密度高亮度的霓虹燈,水面波光粼粼,但搖船賣船粥的家人卻不見了。賣蝸牛的在推自行車招攬生意。如果他心情好,可以要壹份。他們坐在河邊的石凳上,把蝸牛吸到海裏。除了地點,吃蝸牛可能是唯壹能延續當年約會風格的正宗內容了。
其實街對面的涼茶店和文新老店也可能是當年東山少爺和西關小姐閑逛的地方。喝壹杯涼茶或者糖水,上順德雙皮奶,姜奶什麽的。妳可以靠著紅底黑條的圓桌凳,嘲笑咖啡館、卡拉ok裏“約會”的男男女女。但是,調侃歸調侃。畢竟回不到那個河水明亮,旗袍飄搖的時代了。霓虹燈下,壹切懷舊復古的思緒隨時可能被口哨聲和其他現代音響打破。所以,在這個地道的“約會”場所,除了吃蝸牛作為“副業”,唯壹能帶點古風的就是“密謀私奔”了。
但是,在這個什麽都公開的時代,私奔太缺乏想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