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現在宋朝皇室的後代都住在哪裏?

現在宋朝皇室的後代都住在哪裏?

福建漳浦縣湖溪鎮宋代皇家宅邸趙家堡和閩南唐寅村是重要組成部分。“西湖邊的壹個村莊是唐寅的壹本書”。壹村指的是福建漳浦縣湖溪鎮宋代皇家宅邸趙家堡。現在它遠近聞名。《唐寅壹書》鮮為人知。其實早在明代就有詩吟誦《趙氏宗譜》:“南宋以後,壹群人在北西亞居住千年;目的雖散,族譜為壹家。”

披著三月和煦的陽光,沿著綠意盎然、風景如畫的江北小溪,我們來到距離福建漳州市區20多公裏的華安鳳山鎮唐寅村,看望居住在這裏的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

“我們是的曾孫,趙,這壹脈的傳人。趙的兒子趙和仿,被我們尊為的創建人。漳浦的趙家堡由的弟弟趙繼承,也就是說,我們是‘皇派’,他們是‘王派’。”看著崇本殿懸掛的18位宋王朝君主的“帝王像”,趙第32代傳人高興地說。這就是唐寅村的由來。北宋末年,元人入侵,山河失陷。第八孫於時期(1955-1224)奉命遷居福建漳州,長子帶子趙住在的北音堂(1226)。那時候妳為什麽住在這裏?原來,到了南宋,趙的統治者已經意識到,元人的入侵勢不可擋,國家積貧積弱。為了保護趙的生息實力,他選擇了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村後有山的。

從此,趙和湖西趙壹樣,開始了默默無聞的草根生涯。直到明代,長期從事歷史研究的趙德茂晚年退休回鄉,才建起崇本堂。經過明清四百多年的修繕和管理,村裏逐漸留下了許多具有宋明風格的古建築和歷史遺跡。漫步唐寅村,看著古老的城門和城堡,我們很難相信這是在閩南的山區,又被設定在繁華的宋朝都城,讓人心生懷念。

看著唐寅村,我看到清澈的九龍江環繞著村莊。渡口的幾棵古榕樹蒼勁挺拔,芭蕉樹怒放。多美的桃源世界啊!據史料記載,唐寅村分四角,有壹座用石頭砌成的上層方形古建築城堡,分別稱為錢球樓、追遠樓、日新樓、安慶樓,面積分別為8000平方米和9000平方米。城堡中間有壹條石板街,街兩邊前中後都是古宅,像壹個壓縮的集市。盡管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這些房子仍然庇護著趙皇室的後代。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或鋤耕田,或大聲朗讀,或外出打工經商,生活就這樣代代相傳。

寬敞的崇本堂現已成為村老年協會的活動場所。這是趙德茂的代表作。學者認為崇本殿的建築在福建並不多見,有泉州開元寺的風格。崇本殿占地750平方米,兩頭小中間大,形似鼓。祠堂二進制,分為上堂和下堂,無耳門,中間有天井。天井的護坦坡高35厘米,占地約5平方米,由7塊石板砌成。令人不解的是,中間壹塊石板,兩頭架空,踩上去發出“空無壹物”的聲音。原來,沖本塘的載水溝裏有四個小洞通向護坦坡。遇到暴雨,積水溢出護坦坡,水會從“拱空石”的夾縫渠中流出,再從後口流出,真是絕了。“空石”也有“耳”的功能。因為崇本殿沒有耳門,所以用“空石”代替耳朵,讓後人不會聾。“崇本堂”的獨特設計源於趙德茂的“托”的概念,整個建築呈“長壽之王”龜的形狀。

趙新朝畢恭畢敬地從壹個樟木盒子裏拿出了7本厚厚的家譜,這就是學者們所說的“唐寅的壹本書”。這本書也叫《禦玉逝》。據趙朝初先生說:“本族自宋以來所編趙氏族譜共七種,內容精深,圖文並茂”。“有宋太祖禦玉疊嶂,十八帝禦容及列傳,還有君主及其臣民的照片,還有很多官方學者手寫的史跡……”當我們打開它的時候,肖像真的很生動。家譜中還有壹張唐寅祖墳的地圖。“根據族譜,已經找到了墓葬遺址,都是宋代的墓葬遺存……”難怪許多學者在閱讀了趙的家譜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認為它可以糾正歷史的缺點,具有考古史料價值。趙朝初先生還說,開基的創始人趙和仿曾選擇了壹個僻靜的山林,集中整理家譜。當時他應該有很多宋代的珍貴資料,他編的家譜可信度高,價值大。趙後人歷來對家譜十分重視和尊重,多次避風雨避洪水,保存至今。與趙家堡的封閉落後相比,唐寅村的人們顯得開朗自信。建國以來,趙家堡只出過兩個中學生,但唐寅村人才濟濟。全國高校畢業的教授、工程師、高級講師、黨政領導等100多人。他們並沒有沈浸在過去的輝煌中,而是在心中珍藏著高貴的皇室血統,以壹種平靜而積極的心態面對著千變萬化的現實。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