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外灘各國建築的復興

外灘各國建築的復興

黃浦江畔,由各國建築組成的外灘,曾經是上海繁榮的象征,是上海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今天,它只能被視為壹座豐碑,卻無法像當年那樣成為上海的靈魂。很多人為此扼腕嘆息。然而,東華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教授、美國實用動力中國區總工程師小然博士提出了壹個大膽的方案,將各國建築擡升6米,賦予老外灘新的生命,讓復興的外灘跟上上海的步伐。

外灘“逃離”了上海模式

漫步在上海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至金陵東路,52座包括英式、法式、西班牙式、希臘式、文藝復興式等各種風格的建築在這條弧線上鱗次櫛比。它們的設計師不同,時代不同,但建築風格基本壹致,因此成為上海“世界建築博覽會”的標誌性建築之壹,成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日益密集的商業開發和逐年擴大的流動人口。這些都使得狹小狹小的彈丸之地只有2公裏,面臨著地面擁擠、旅遊區狹窄、城市天際線被眾多高樓破壞的尷尬,難以創造進壹步的發展空間。現在上海外灘只是作為外國人拍照留念的地方,但上海人很少光顧這裏,因為外灘外面已經建起了高大的防洪墻,外灘親水的感覺已經沒有了。寧波外灘改造項目設計總監、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馬清運表示,上海外灘建築從發展至今,基本上沒有涉及到生活格局,除了給銀行提供壹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址和壹個供外國人拍照留念的地方,沒有任何價值。如果說上海外灘有20萬平米的建築,那麽上海還有20萬平米的建築沒有加入到晚上七點半以後的生活中。因此,上海外灘必須被植入新的商業功能,成為壹個晚上開著燈的生活場所,進入上海人的生活。商業功能曾經是老外灘的靈魂,今天也必須回歸外灘的肌體。必須強調的是,如果外灘最後變成了只供外地人旅遊拍照的地方,本地人是不願意去的,這簡直是諷刺。

掀外灘,還靈魂

在復興外灘的實施方案中,計劃將外灘中山東路沿線23棟建築組成的西式建築群擡高約6米,使之與外灘防潮堤平行或略高,與現在的防洪墻大致水平。然後在外灘10車道鋪設新的高架地平面,與臨江上的防波堤相連,建成面積約654.38+萬平方米,集觀光、休閑、步行街、綠化帶、商業設施於壹體的大型濱江建築。這樣,從浦西外灘大廈壹樓就可以像以前壹樣,直接穿過新建的外灘廣場看到黃浦江。底層的架空區域可用於設置道路、停車場、街道商業等。頂托後,外灘綜合體預計增加地面建築面積7萬-1.4萬平方米(視頂托後增加的層數而定),新增廣場可創造商業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按照外灘黃金寶地5-6萬/m2的樓市均價計算,將產生40-70億人民幣的經濟價值;如果將這些區域作為商鋪出租,按照80元/平方米/天的價格,每年可收回租金6543.8億-2000億;此外,還每年產生6543.8+000億元-200億元的間接商業價值。外灘寸土寸金,但並不需要購買壹寸土地通過頂托來增加建築平方米,因為所有建築的地基和道路都已經在那裏,屬於它們的主人。這與在城市的任何地方購買土地和建造新設施完全不同。

但復興外灘的真正意義不僅僅在於這些數據所表達的商業價值,更在於它所帶來的長遠的社會和人文價值。肖博士強調,在保護建築的同時,外灘對上海本地人休閑、商務的吸引力,以及黃浦江、陸家嘴風光、西洋古建築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必將超越上海任何壹個地方,真正成為上海的標誌。這是外灘最初的靈魂。壹個親近自然、流水、綠色的城市的價值,不能只用壹個同等規模的鋼筋混凝土城市的價值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