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端午節:古代的粽子是甜的還是鹹的?

端午節:古代的粽子是甜的還是鹹的?

北魏-明顯的甜粽子。《齊姚敏書》引用了三種口味的粽子,都沒有明顯的鹹味。《美食時報》——“明明是甜甜的粽子,是米粉、絲、水、蜂蜜做的...用棗栗子肉撒滿壹地,裹上竹油蒸爛”。大米是糯米,有紅棗和栗子,有蜂蜜的甜味。

唐朝——甜粽子顯然還是高居榜首。到了唐朝,政府終於為端午節定了壹天假。前宰相魏菊元留下了壹份“烤尾宴的食物清單”,上面有壹種可以蘸著蜜露吃的“香噴噴的餃子”。今天的長安老家依然延續著這種吃法,就是陜西的蜜涼棕櫚籽。

南宋——南方的粽子還是甜的。南宋時有壹本書叫《吳浦江中學記》,記載了南方的各種菜肴。其中粽子用糯米淘洗,用棗、栗子、柿餅、銀杏、紅豆等餡,用樹葉或葉子包裹。從這句話可以知道,這個時候粽子的食材更豐富,有紅棗、栗子、柿餅、銀杏、紅豆,但都是甜食。

明朝——金瓶梅也是滿滿的甜甜的粽子。杭州人田汝澄寫過《遊西湖劄記》,其中“城食以湯圓、湯圓、蓮藕、湯圓、瓜子為餡”。明朝蘭陵蕭孝生寫的《金瓶梅》裏,西門慶家也吃甜甜的粽子。但是,他們顯然更喜歡烏冬餅——最受歡迎的餡料是玫瑰糖。

清朝——鹹粽子終於成了皇宮。在宣彤離開皇宮之前,鹹粽子終於有機會進入皇宮。這位來自浙江的老人向段的贈送了50個胡氏火腿鮮肉餃子。同治的於吃了以後,覺得很舒服,就叫禦廚每年包些湖式的肉包子,換換口味——可惜這樣的日子沒過幾年,段的就死了。再過幾年,連禦廚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