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法國和西班牙締結了瓜分摩洛哥的秘密條約。同年,法國和意大利簽署了壹項條約,規定他們在摩洛哥和利比亞的計劃不會受到阻礙。1904法英秘密交易:法國承認埃及完全屬於英國,英國承認摩洛哥屬於法國。德國反對這項交易,認為摩洛哥不應該歸法國所有。
1904年5月,法國以控制摩洛哥重要港口關稅、聘請法國軍事教官、開礦修路為條件向摩洛哥提供巨額貸款,促使其實施“改革計劃”,與德國產生矛盾。1905年3月,凱撒·威廉二世訪問摩洛哥時,聲稱摩洛哥蘇丹是“獨立君主”,外國在摩洛哥“絕對平等”。法國和德國的關系很緊張。
1906年,1880馬德裏公約參加國會議在西班牙阿爾吉塞拉斯舉行。因為英俄支持法國,德國被迫讓步。會議宣布摩洛哥獨立,同時承認法國和西班牙對摩洛哥擁有警察權。隨後,法國在摩洛哥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引起了當地民眾的強烈反抗。
1911年摩洛哥首都非斯居民起義。4月,法國以保護華僑和平息騷亂為借口入侵非斯。德國迅速作出反應,派出炮艦“豹”號前往阿加迪爾示威,準備奪取摩洛哥。瀕臨戰爭邊緣,英國無法容忍德國在直布羅陀附近建立海軍基地。114年6月65438+10月兩國簽訂條約,德國承認摩洛哥為法國的保護國,但以獲取法屬剛果的壹部分(面積27.5萬平方公裏)作為補償。危機雖然結束了,但加強了英法的同盟,卻加劇了法德的對抗。法國宣布摩洛哥為其保護國。也叫阿加迪爾危機,發生在1911,是壹場國際危機。當年7月1,德國派出戰列艦豹號前往摩洛哥阿加迪爾,宣示德國在摩洛哥的利益。
摩洛哥危機
英國和德國之間的關系因軍備競賽而長期緊張。在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領導下,德國在公元1890年開始大量制造無畏艦,而英國則將其視為挑戰其海上霸權的壹種嘗試。當英國發現德國船只已抵達阿加迪爾時,誤以為德國想把該港口變成德國在大西洋的軍港。於是,雙方關系更加緊張,而英國則根據英法協議傾向於支持法國。德國此舉實際上是向法國追討賠償。根據1906阿爾赫西拉斯會議的決議,法國在摩洛哥得到了許多好處。所以這次危機可以看作是殖民主義引起的又壹次爭端。
7月9日,法德開始談判,最終於6月4日達成協議,165438+。德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地位,將喀麥隆北部部分地區割讓給法國(今乍得南部);法國將法屬赤道非洲管轄的法屬剛果中南部(現剛果共和國北部)及其鄰近地區劃給德國進行補償。在德國的同意下,法國將摩洛哥變成了她的保護國,並於1912年3月30日正式將其變為殖民地。英國在危機時刻支持法國,加強了英法協議和三國協議的密切關系。由於他們對德國的擴張更加敏感,三國協議逐漸從殖民協議轉變為軍事同盟。後來英國和法國達成協議,讓英國海軍保衛英吉利海峽,法國保衛地中海。這壹事件是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危機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