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起床後,我厭倦了閱讀。打開手機,看到朋友寫的壹篇文章——《如何改掉壞習慣》。是“故事+感悟=哲學”的類型。哲學家帶著壹群學生坐在草地上,問他們如何除掉草地上的雜草。學生們各抒己見,卻沒有給出哲學家想要的答案,於是要求他們離開,用自己的方法除掉雜草。壹年後,學生們回來時,原來的聚集地變成了長滿谷子的莊稼地。哲學家說:除雜草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種莊稼。
朋友的感受:我們無法改掉壹個壞習慣,只能用壹個好習慣來代替。
看到這裏,我受不了了。心靈雞湯的洗腦和灌輸已經變得如此不合邏輯和肆無忌憚了嗎?我受不了了!
不管其他什麽雞湯都像“種莊稼除草”,在這壹個裏,哲學家和學生坐在草地上,解釋說草給他們提供了生存的地方。為什麽我們要移走為它們提供休息的草?第二年再見面的時候,哲學家會給學生煮小米湯嗎?
可能我覺得有點極端,但是我覺得種莊稼不是最好的辦法!
好習慣不是養成的。習慣是由內而外自發的,內在是內心。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自然傳播好習慣。如何在內心修煉?雖然我並不完全理解,但我只想說,把我遇到的所有人,經歷的所有事,認識的所有事,都當成聖人,從他們身上開導,理解,再開導,再理解,壹直走下去,直到內心純凈,這個過程也是壹個習慣改善的過程,最終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好習慣,也許我自己並不滿意。習慣只是內心積累的表現之壹。
哲學問題的辯證觀――學會質疑。雜草不好?為什麽要除草種莊稼?雜草用了,莊稼就不用收了?種莊稼不也長雜草嗎?所以,種莊稼並不是消滅雜草的最好辦法。這個哲學問題是壹種心靈雞湯,但是已經不適用於30歲了,還是少接觸雞湯式的洗腦比較好。
雜草就像雜念和壞習慣,莊稼就像正道和好習慣,但莊稼也是需要壹茬接壹茬收割的,除了糧食什麽都沒有。那為什麽不種幾棵樹,壹百年後就變成參天大樹,有樹蔭,樹達到參天大樹沐浴陽光,樹涼了讓人好好玩,雜草難長。
除草如養心,雜草壹次除,莊稼年年除,樹不除;除草需要決心,莊稼需要呵護,種樹是養心。人的功名利祿是不能被後人繼承的。只有把除草的決心,種莊稼的意圖,種樹的功夫傳下去,幾代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決心和意圖很容易,但是培養壹顆堅強的心很難!
末了,我評論我朋友的文章:妳的文章完全是在忽悠人,不是嗎?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看來妳還在鍛煉心臟啊!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