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鍋包肉是怎樣風靡東北的?

鍋包肉是怎樣風靡東北的?

鍋包肉,又稱“鍋爆肉”,誕生於清朝光緒年間,是由當時的哈爾濱道臺府的官廚鄭興文創制的。

當時中東鐵路的開通,讓眾多的俄羅斯人進入了東北大地,尤其是哈爾濱地區,生活著大量的俄羅斯人。哈爾濱道臺府經常要往來接待這些俄國人,在餐宴上如何照顧這些人的口味就成了鄭興文要考慮的問題。

為迎合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傳統的中餐焦炒肉片改成了酸甜口味,精選豬裏脊肉,切片掛糊油炸,大火烹汁,水果點綴。這道中西合璧的菜,壹下就打動了俄國人的味蕾,這些往來人員壹有機會在道臺府內用餐,必點這道被鄭興文命名為“鍋爆肉”的菜肴。久而久之,這道菜的名字被傳成了“鍋包肉”,在哈爾濱的俄國人之間流行著。不過在這個時期,鍋包肉仍然比較小眾,流行的圈子也比較狹窄。1910年11月,人口

比較密集的哈爾濱爆發了壹場規模巨大的鼠疫,很快疫情蔓延東北,總***造成了6萬多人死亡。在抗擊鼠疫的過程當中,清政府派出的留洋博士伍連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冒著危險進入疫區進行治療,在那個沒有抗生素藥物的年代裏,戰勝了鼠疫,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奇跡。1911年4月清政府在沈陽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會議之後的餐宴的主廚正是鄭興文,來自外國的參會代表,對宴席上的鍋包肉大加贊賞。官府對此喜聞樂見,中國人難得既在科學上為國家掙了面子,又在飲食上為國家掙了面子。清政府授予鄭興文“濱江膳祖”的榮譽。這道菜在會後迅速流行於東北官場。後來鍋包肉的第二代傳人鄭義林將原有的水果配菜去掉,轉而使用中餐中的蔥姜絲和蒜片,點綴香菜,出口轉內銷,這種做法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