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文山苗族

文山苗族

苗族是古代遷徙到文山地區的少數民族。據悉,明初,有2000多戶苗族家庭從貴州遷入文山丘北縣定居。1796年丘北縣油膩腳出現了小平地等苗寨。苗族有很多分支自稱自己和別人。只有文山州的苗族人自稱是猛鬥、沙蒙、猛轉、猛泗、萊蒙。他說有白苗、漢苗、花苗、幼苗、素苗。苗語屬於漢藏語系苗語支,文山州苗族的語言是川、黔、滇次方言的第壹方言。如今,這個州有419855名苗族人,分布在州內八個縣。

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苗族是最古老的成員之壹。文山苗族由於地理環境和心態的原因,相對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仍然保留著自己的語言、風俗、服飾、音樂、舞蹈,傳承著自己的倫理道德、美學思想和思維習慣。但先民並沒有自己的文字記載文化發展的歷史,大多是口口相傳,口口相傳的古籍豐富。苗族的“蘆笙文化”是古代書籍文化的經典之壹。

花山節是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二、三、四舉行。節日期間,爬桿的傳統體育活動非常熱鬧;青年男女通過唱歌選擇配偶,歌曲起伏不定。花山節是壹個充滿愛、幸福、快樂和好運的節日。

苗族人的生活禮儀仍然保留著傳統禮儀。“苗人說情”、“苗人跪拜”、“苗人婚嫁過五關”等民俗具有獨特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我州苗族居住在山區,主食壹般是玉米和大米,其次是蕎麥、土豆等雜糧。苗族的原始宗教是多神教,表現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少數苗族人信仰天主教。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全球化,海內外苗族人民不斷交流合作,促進了文山苗族經濟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