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甘杭集贛州

甘杭集贛州

2021-10-18

永別了吉安,妳的白鷺洲書院和溫柔的素火鍋讓我戀戀不舍...

火車早上開往贛州。再來看看贛州,簡稱“黔”,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濱水城市,有“江南宋城”的美譽;是客家先民南遷中原的第壹站,是客家宗族的發祥地,也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壹。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被譽為世界“客家搖籃”。

中午到達贛州,選擇了蘇誌康素餐廳,據說是贛州的素食自助天花板。已經過了1了,但是菜還是齊全的。各種蔬菜,蘑菇,五谷雜糧,甜點,水果應有盡有,而且都很好吃。我們來看壹個人,25元。我們私下說,這個價格,這個規模的餐廳,很可能是不盈利的,因為每壹道菜都是新鮮美味的,這樣的人力物力很難賺錢。

下午跑到贛南革命烈士墓,那裏有壹堵長長的烈士姓名墻,壹瞬間就把近110000個分屬贛南不同鄉鎮的烈士姓名貼在了墻上。多麽人性化,這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和尊重。

下壹站是贛州客家文化博物館,是在魏家大院原址上重建的。在每個房間都能看到客家文化的介紹,感受到古人對閱讀的重視。

福壽溝博物館對面福壽溝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老城地下。是贛州老城區下的大型古磚石排水溝系。地面上對應的區域是壹個叫姚亞倩的古巷,大體保留著宋代的格局,散落著歷代的房屋。

當被問及為什麽老城區不被淹沒時,老人們都說贛州是壹座“浮動的城市”,它呈龜形,龜頭在南,龜尾在北,所以無論河水如何上漲,贛州城都能隨著它浮動。受古代城市風水文化的影響,這條溝因其形狀而得名,因為主要路線的形狀像古代篆書中的“福壽”二字。雖然經歷了900多年的風雨,但依然完好暢通,繼續成為贛州居民日常排放汙水的主要渠道。

走在福壽溝博物館周圍,我非常震驚。我是給排水專業的。到了這裏才知道古代有福壽溝!如今江西人把福壽溝博物館搞得這麽有創意。動態模擬排水沙盤和無人機帶妳深入地下,體驗古人的設計,模擬地下排水建築,仿佛身臨其境...應該說古人的智慧真的沒什麽意義,江西真的很低調。

接下來我們到達棗兒巷,棗兒巷位於贛州市東部,宋贛州尹傑街東部,全長227米。棗兒巷西南連和平路,東北連六合街,中通老古巷。

棗兒巷是贛州保存下來的眾多歷史文化街巷的典型代表,明代稱為蔣家巷。清朝初期,這裏居住著許多朝臣,朝臣穿的制服是黑色的衣服,叫做皂色,所以有人稱他們為皂仆,他們居住的地方就叫“皂巷”。後來諧音成了“棗兒巷”。

夕陽已經西下,剛剛打開的夜燈把這條老巷子映得特別有感覺...我們壹前壹後走在巷子裏,拍拍拍,體驗著這種安靜的氛圍。

天黑了,我們終於到了今天的最後壹站“老浮橋”,這裏已經是公水之濱的宋城公園了。讓我們爬上臺階,登上古城墻頂,遠遠地看著貢水。然後我下到老浮橋,天已經黑了。回頭看,燈光下水邊的墻很美。

這座浮橋長約400米,連接貢江的兩端。它由65,438+000多只獨木舟用纜繩綁在壹起組成。建於宋代(65,438+065,438+063-65,438+065,438+073),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當我們手拉手走在贛州的老浮橋上,看著船頭還在釣魚的人們,燈光倒映在水中,隨著水面的波動壹點點閃爍,遠處城墻明亮的輪廓,橋邊擺攤的人和車,煙花靜悄悄, 我們小聲說~如果能時不時出來看看風景,每天寫寫畫畫,壹邊喝茶吃菜壹邊好好相處,那該有多忙。

第二天我們繼續贛州之旅,贛州有太多驚喜等著我們...

我早上跑了5公裏到客家文化園,裏面也有壹個老浮橋。因為我來的早,那裏壹個人都沒有,很安靜。

中午又找了壹家素食自助餐廳,裝修復古,菜品豐富。素食者擺出來之後總是五顏六色的。其實營養很全面。讓我們看看妳能不能吃它們。

下午第壹站——贛州博物館。

下壹站——漁鼓臺。我們先來了解壹下裕固臺的背景——它位於贛州市西北的賀蘭山。宋代贛州古城墻在戲臺下徘徊。因地處山頂,山高林幽,故名。李勃、蘇東坡、辛棄疾、嶽飛、文天祥、王陽明、郭沫若都在這裏留下了詩詞。

其中,南宋著名詩人辛棄疾與裕固臺的關系最深。他在贛州工作時,留下了“菩薩蠻在江西寫了壹堵墻”的名句,裕固臺名揚天下。

“漁鼓臺下清河,多少行人在中途落淚。放眼西北長安,窮山無數。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傍晚,江面愁雲,山中鷓鴣。"

從辛棄疾雕像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向西北看的。只有既是將軍又是詩人的辛棄疾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下了裕固臺,沿著宋城城墻走,就到了八景臺,建於北宋嘉佑年間。因縣令孔為向蘇軾求詩,建臺畫乾州八境而得名。張江和貢江在這裏交匯,是贛州古城的象征。

不知不覺中,參觀了贛州老城區留下的歷史文化。還是那句話~江西人真低調。這就需要換個地方。這些古跡早就被圈了宣傳和追加門票,但是這兩天全部沒有收到壹分錢,而且壹直都是這樣,維護的也很好!景觀與人文相得益彰。

第三天早上騎車去了老城區的壹個寺廟(壽良古寺)和壹個文廟。寺廟人頭攢動,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爭相參拜;幾百米外的文廟正門,壹片荒蕪。文廟是江西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代縣學遺址。雖然暫時打不開,但發現文廟兩邊都是學校,左邊是“吳尚書院”,右邊是“崇文書院”。這是書院的傳承!我們站在這裏,看著文廟兩邊的學校,安心古人。過了壹會兒,右邊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走了出來,聽著孩子們的聲音,看著老師照顧他們。我們非常感動。

下午繼續騎車去了贛州眾多公園之壹的楊梅渡公園,從翠廊塔爬上去。樓梯很暗,沒有燈,我手機的手電筒開著。如果是我壹個人,真的不敢爬。難怪最下面寫著爬塔時間只有下午5點,但是即使在烈日下,裏面也沒有照明【捂臉】【捂臉】但是爬了九層樓,還是微微出汗。俯瞰贛州。

三天來,我們的腳步幾乎走遍了贛州的老城區和新城區,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和精神補給。古代留下的遺產和現在的繁華都是那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