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雞肉(1只)
輔料:木香(6克) 陳皮(6克) 蘑菇(30克) 蔥、姜適量。
調料:鹽(2克) 植物油適量。
編輯本段食療關鍵詞
把木香、陳皮磨細更容易入味。因為蘑菇本身就有鮮味,所以不用放雞精。
編輯本段制作工藝
1.先將木香、陳皮烘幹,打成細粉待用;
2.雞肉去除內臟、毛,洗凈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
3.蘑菇發好,切好;蔥切段;姜切片;
4. 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姜、蔥爆香,隨即倒入雞肉、
蘑菇、鹽、木香陳皮粉,在加入清水50毫升,用文火煲15分鐘即成。
編輯本段食譜營養
陳皮:陳皮性溫、味辛、苦。溫能行氣,辛能發散,苦而泄水。故陳皮有三大類作用,壹是導胸中寒邪,二破滯氣,三益脾胃。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氣。脾胃主運化水濕,故脾胃之氣行則能去濕、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說,陳皮溫能養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於陳皮主行脾胃之氣,脾胃地處中焦,中焦之氣通行,使三焦之氣也隨之湧動。三焦為決瀆之官,通行水液,與濕相伴;又為藏府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腎。所以陳皮的作用可寬及所有藏府,遍及全身之濕。從肺而言,則辛散肺氣,苦泄肺氣,溫化寒氣,能治痰多咳喘,氣壅食停;從心而言,則辛開心氣,苦泄心火,溫化濕濁,能治胸中煩熱,口氣噦臭;從肝而言,則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溫化寒濕,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熱,飲停食滯;從腎而言,則辛潤腎燥,苦泄腎濕,溫和腎氣,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飲食不化。當然,種種解釋都與濕和脾有關,所以它的藥性作用發揮余地比較大,壹般理氣化痰方中均可使用。如李時珍說:“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如和白術同用,則有補脾胃的作用,與人參、甘草同用則有補肺氣的作用,與杏仁同用則有通降大腸氣秘的作用,與桃仁同用則有通潤大腸血秘的作用,與半夏同用則有燥濕的作用,與茯苓同用則有祛濕的作用,與竹茹同用則有降氣止嘔的作用,與幹姜同用能溫化寒痰,與黃連同用能清除熱痰等。
木香:木香對胃腸道有興奮或抑制的雙向作用。有促進消化液分泌、松弛氣管平滑肌及抑制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及多種真菌的作用。有利尿及促進纖維蛋白溶解等作用。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大腸、膽、三焦經。功效應用: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主治胸脘脹痛,脅痛,黃疸,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
雞肉:性味甘,溫。主治:溫中,益氣,補精、添髓。治虛勞羸瘦,中虛胃呆食少,泄瀉,卞痢,消渴,水腫,小便頻數,崩漏,帶下,產後乳少,病後虛弱。
開放分類:美食、飲食、生活、烹飪、菜譜、藥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