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有兩個身份。壹個是紀錄片導演。1991開始拍紀錄片。憑借代表作《龍脊》壹舉成名,在國際國內電視節上多次獲獎。另壹個是美食專欄作家,熱愛品嘗和研究美食。當紀錄片和美食這兩個他最喜歡的職業發生碰撞時,火花四濺。
張愛玲曾經用白玫瑰和紅玫瑰來形容男人面對不同類型女人的掙紮。作為壹個吃貨,陳曉卿在食物的選擇上投入了更多的猶豫——“比如白菜苔好還是紅白菜苔好?”
夏艷萍是浙江衛視紀錄片的資深編輯,也是他的好朋友,她曾多次學習陳曉卿的吃法。他在京吃飯發愁的時候,只要給陳曉卿發個短信,對方就會不厭其煩地發十幾條推薦,他的“行走地圖”輻射全國。
然而,陳曉卿從不推薦餐館裏的食物,大多是路邊攤和民間私房菜。“他剛發現江南夷的時候,杭州人還不知道。”夏艷萍說。
所以,尋找簡單安全的中國味的態度,貫穿舌尖上的中國。“中國人愛吃是因為對生活的熱愛,大的味道會淡。往往在最偏僻閉塞的廚房裏,就能品嘗到最好的人類味道。”陳曉卿說。
"帶著對食物的尊重和熱愛制作這部紀錄片."這是陳曉卿對《舌尖上的中國》最初也是最終的定位。
其實,僅從這部紀錄片所花費的時間和人力就能看出這份誠意:“從接到任務到播出,歷時13個月,全國近70個拍攝地,3位前期研究人員,8位導演,15位攝影師,3位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