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北與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接壤,西北與江西省的尋烏縣接壤,西與廣東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縣接壤,西南與南部與汕尾市的陸河縣接壤,東南與揭陽市的榕城區、揭西縣接壤,東南與潮州市的潮安縣、饒平縣接壤。全境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15 18′,北緯116 56′,轄梅江區、梅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裏縣。全市有159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2082個村委會,179個居委會。全市面積1.58萬平方公裏,人口488.32萬。
客家首府的由來
客家人是壹個漢族群體,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華中和華南省份,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江西三省的邊境地區。盡管如此,他們是“客人”,他們的祖籍或出生地不在華南。追溯客家人的起源,首先是查族譜,找遺存,辨文化習俗。
客家人非常重視族譜的編修,因為要“報本在先,興於昆明之前。”無論生活多麽坎坷,多少次遷徙,多少次顛沛流離,客家人都會口頭流傳或者後人補充,保留著這個姓氏起源的記載,為我們探索客家人的起源提供了很好的資料。
在客家姓氏的族譜中,對這個家族的祖籍有詳細的記載。根據收集的家譜資料,客家人起源於漢族。我們知道,漢族起源於華夏族,華夏族起源於黃帝、顏地和彜、黎、鄂、苗、氐等民族。在原始社會末期的三皇五帝時代,各民族部落反復碰撞、融合、分化、再融合,形成了以黃帝為祖先的華夏族,漢朝以後改名為漢族。所以客家話也起源於各個民族的部落,但以黃帝族為最多。三皇五帝是漢族和客家人的祖先。
客家人的祖先,在中原廣袤的土地上廝殺融合之後,在周朝的尹柯國王之後,被分割成765,438+0個候國。後來這些候國以國名為姓,或以祖字號為姓,分了許多姓。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的姓氏已經基本確定和完善。“姓”成了血親世系的稱謂;“師”是同姓派生出來的壹個分支。在客家姓氏的族譜中,對其姓氏的起源有明確的記載。
客家族譜很復雜,很難壹壹列舉。總的來說,所有姓氏的祖先都起源於中原。這壹點可以從客家姓氏的縣名中得到印證。所謂姓縣看地方,壹是這個姓是自己選的;二是歷史上公認的;第三,郡內有壹些地方不僅是繁華之地,也是這個姓氏的發源地;第四,大部分郡縣位於漢晉隋唐時期,也有壹部分是先秦時期確定的。
統計表明,客家先民起源或興盛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尤其是黃河流域。兩江(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客家人起源於此是不爭的事實。客家研究大師羅祥林說:客家先民多屬黃河流域以南、長江流域以北、淮河流域以西、漢水流域以東,即所謂中原故地。有學者甚至圈定了客家發源地的具體範圍,即“起於並州北部至上黨(今山西省長治縣),西與泗州洪農(今河南省靈寶縣)接壤,東至揚州淮南(今安徽省壽縣),南至禹州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過去有壹種傳統說法,認為客家人來自河南光山、固始兩縣。
家族祖先是多民族融合。在過去壹千年的五次大遷徙中,他們最終形成了壹個新的氏族。它們不可能僅僅來自壹兩個縣或壹塊狹小的舊土地,而是與後來的系統完整和文化習俗自成壹體。他們壹定起源於壹個有著深厚文化根基的地區。群體的規模也說明了地域相對廣闊,文化事件趨於融合。這種中原地區的文化現象,可以從客家人所使用的語言和今天保留下來的文化習俗中得到證明。
目前普遍認為,現代客家人與漢族其他部落有壹個很大的區別,就是他們特有的客家話。其實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客家話是最接近中原古音系的,它保留下來的壹些古語古音是其他方言所沒有的。清代嘉應府人楊公衡在《中原客家話源流考》壹文中說:“...語言和中原音韻融合的特別好,考的是客家話和古漢語語音融合的特別好。‘唐捕’二字本來是用中文寫的,為了說話(客家婦孺最習慣說這種口音,外地人常笑。如果說‘唐捕’是客人特有的人說的話,我不知道這種客家話是最古老最優雅的,外人聽不懂,但客人能救漢語。”此外,文中和瑩嘉周誌有七種方言,張秉林的《新方言》有三種嶺外方言,黃傑的《石窟之兆》,羅愛其的《客家話》,林達諸全的《客家話》,都證明了客家話和中原古方言的淵源。他們的著述明確了客家話來源於古漢語,同時也從壹個側面證明了客家人來自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