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奇怪,為什麽吃西餐的時候,經常只是聽到刀叉的聲音,很少看到客人在餐廳裏喊服務員忙來忙去。的確,大多數情況下,沒必要白費口舌,因為這些時候,作為客人,妳在餐桌上的壹舉壹動都在告訴服務人員妳的意圖,經過培訓的服務人員會根據妳的意願為妳服務,滿足妳的要求,也就是說音頻語言在這裏是多余的。常用的“刀叉語”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吃飯時如何把刀叉放在盤子裏,清楚地表明了妳的不同需求。下面是壹個例子。
我還沒吃完飯:盤子是空的。如果妳想繼續用餐,把刀叉擺成三角形,那麽服務員就不會把妳的盤子拿走。
而當妳把餐具壹起放在右邊的時候,即使妳的盤子裏還有東西,服務員也會知道妳已經吃完了,會在適當的時候把盤子拿走。
請給我更多的食物:盤子空了,但妳還是想吃。以八字形打開刀叉,服務員會給妳更多的食物。註:僅適用於允許加餐的聚會或食用可能加餐的菜肴時。如果每個菜只有壹個菜,就不需要這樣放餐具了。
我吃完飯了:當盤子空了,妳不再想吃的時候,把刀叉平行斜放,服務員會適時把妳的盤子收走。
刀叉的使用
東方人吃飯的主要工具是筷子,而西方人吃飯時使用刀叉。吃飯時,盤子在中間,所以刀叉放在盤子的右邊,叉子放在左邊。壹般用右手寫字的人,喝西餐時自然是右手拿刀或勺子,左手拿叉,右手拿杯子。
如何看待「左撇子」?時代在變,我們的觀念也要變。以前人們認為左撇子是壹種怪癖,大人從小就嚴格糾正孩子。但如今,人們對左撇子也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左撇子的使用已經被大家所接受或容忍。因此,如果我們知道其中壹位客人左手拿著壹把刀,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在擺桌子時為他把刀叉放在正確的位置。這既體現了我們對他的尊重,也體現了我們周到細致的服務。
壹般情況下,餐桌上擺放的刀叉不應超過三副。對於超過三道菜的套餐,您必須在用完餐後放壹副新的刀叉。
刀叉的使用順序是從外到內(也就是說事先從外到內按順序擺放)。吃飯時通常左右手相互配合,即壹刀壹叉成對使用。有些例外,喝湯的時候,就把勺子放在右邊——右手拿著勺子。生蠔壹般是右手拿著生蠔叉吃的。
刀叉的規格不同,根據用途不同,大小也不同。吃肉的時候,不管要不要用刀切,都要用大刀。吃沙拉、甜食或壹些開胃菜時,使用中等大小的刀、叉或勺子,壹般隨刀的大小而異。喝湯的時候用大勺,喝咖啡吃冰淇淋的時候用小勺。
忌諱用自己的餐具為別人服務。
菜肴,舀湯或選擇其他食物。吃西餐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餐具。如果每個人吃飯都能從大盤子裏拿,那麽肯定有備用的公叉或者公勺給大家用。
使用叉子時要註意:不要把叉子伸進食物的入口,而是把食物鏟起來。美國人吃肉時,有時會用刀把肉切成塊,然後用叉子送進嘴裏。而歐洲人壹般是邊切邊吃,鏟起來送入口中。如果吃壹道菜不需要刀,也可以右手拿叉。比如意大利人吃面條,只用壹把叉子,不需要其他餐具,所以用右手拿叉子簡單方便。如果沒有大塊的肉要切,比如素菜,只是蔬菜和不需要切的副食,那麽右手拿叉吃飯也是合理的。
不要告訴我手裏拿著刀叉該做什麽。說話或談話時,把刀叉放在盤子裏是禮貌的。在餐桌上吃飯的時候,我們要享受美食的同時,當然大家也要好好聊聊。但是不要手裏拿著刀叉談論,不要把它直立在手上,也不要大笑或大聲喧嘩,這樣會讓人感到害怕。事實上,這種危險的舉動確實是對人和自己的威脅。
叉子和勺子可以放進嘴裏,但是刀子不能放進嘴裏,不管上面有沒有食物。禮儀要求有其道理,刀入口也有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