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西梅不同於幹芥末、幹油和幹卷心菜。大部分都是家裏做的,讓葉子曬幹堆黃,然後腌制,最後曬幹裝罐。紹興居民每年炎熱的夏天都會燒幹菜,這將使他們受益匪淺。至於紹興的特色菜“幹菜切肉”,已經列入“中國菜單”。
梅幹菜制作的美食有:梅幹菜紅燒肉、鹹水肉、梅幹菜烤帶魚、梅幹菜蒸排骨、梅幹菜烤鴨、梅幹菜煎煎餅、啤酒燒臘、梅幹菜脆皮月餅、寶塔紅燒肉。
梅幹菜的發展歷史
清代萊曾是慈溪、余姚、紹興“八大貢品”之壹。它做工精致,用料上乘。清明節前,將芥菜、雪裏蕻曬幹,用金銀絲紮成小捆,放在小壇子裏腌制,直到鹵汁落下。
熟了就拿出來曬幹蒸。菜紅黑後,曬幹。如此反復多次,直至色澤紅亮,香氣馥郁。最後密封在壹個裝飾有風景的蔬菜罐子裏。
據清代制作貢菜的老人回憶,這樣精制的貢菜,由慈溪、余姚、紹興知府、山陰縣監管,每年僅千斤。食物壇用黃色封條封好,由專人運到京城。據說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來到紹興都要品嘗貢品做成的菜肴和菜場。
現在不僅紹興農民幾乎都是自制,家家戶戶都有,壹年四季都在持續。寧波慈溪地區主要生產商品梅幹菜。商品梅幹年產量250多噸,遠銷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