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潮汕端午節習俗簡介

潮汕端午節習俗簡介

1,潮汕粽子。潮汕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中原傳下來的。清雍正《海陽縣誌》載:“端午,插門,艾形似虎,立角。”宋明時期,中原已有不少人定居潮汕,吃粽子的習俗應該早就有了。剛開始應該是在家裏制作作為祭品,逐漸推廣出售給市場食用,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2、朱楨菜花煮豬血湯。潮汕舊俗認為端午節是“聖日”,吃草藥湯可以立竿見影,效果顯著。這壹天,潮汕人會吃各種粽子,潮汕很多地方還會用伸骨關節、帝王子葉、珍珠花菜、雞蛋、豬肉、豬血等煮湯。,可以明目,清熱解毒,驅除腹蟲。據說吃珍珠菜花可以明目,還可以清除腹中的有毒物質,這樣君主的子葉可以殺死腹中的蛔蟲,伸骨草可以強筋壯骨,幾味藥壹起煮可以相得益彰。農村家庭經常用君子花炒雞蛋給孩子中午吃,對治療孩子營養不良很有效。把王子葉、薏米、紅豆煮湯吃,強身健體,放點紅糖,也挺適口的。

3、五果湯。五鍋湯是潮汕傳統保健食品。潮俗中以桂圓(龍須果唐嫣)、銀杏(白果)、蓮子、薏米、百合作為補中健脾的食物,壹起煮成甜湯(有的改成柿子、芡實)。很多潮汕家庭平時都吃五鍋湯,但由於對舊習俗的理解,吃藥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在這壹天,許多家庭會特意煮壹鍋烏果湯,供全家人分享。夏天的時候,在烏果湯裏加入薄薄的碎冰,讓它變得清涼微甜,更像是泡在春風裏的美景。

4、潮汕龍舟。賽龍舟是潮汕人喜愛的活動,歷史悠久,潮汕的龍舟形狀也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大真龍、小真龍、假龍、原生舟龍、國標龍,以及特種遊龍。

5.暫停並插入“吳銳”。在潮汕人,端午將捆著“紅頭繩”的艾草、菖蒲、石榴、大蒜、龍船花掛在門楣、門環甚至屋檐下,稱為“五遺跡”。實際上,古代潮人先賢對“邪月”肆虐的瘟疫采取了防疫保健措施,旨在驅除瘟疫和邪靈。澄海老縣誌載:“端午門上放艾葉,頭發上放艾葉石榴花(頁)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