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減輕腸胃負擔。這個很好理解。餓的時候,可以讓壹直高負荷運轉的消化道休息片刻。
(2)促進消化功能。很容易理解,饑餓後胃腸道消化功能加強。
(3)打針、滴眼藥水或打疫苗期間需要抓雞,控制飼料兩到三個小時,可以大大減輕抓雞帶來的壓力。這壹方面的機理是雞吃飽時主要代謝是消化,所以消化系統的血液比空腹時高很多,而其他系統的血液供應減少,導致抗應激能力下降。
(4)適當的進食控制可以保護剛恢復的胃腸功能在病後食量增加過快時不被再次損害。這種情況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病後食量大增,兩天後不增加。。
(5)有利於排便。大便是指超過正常排泄時間仍未排出的積聚在腸道內的糞便。其顏色壹般為深綠色、黑色或褐色,渾濁有臭味,與正常大便有較大區別。農民都知道雞早上經常排出褐色的糞便,俗稱糖雞糞。它的本質是壹種大便,這是雞的天性。肉雞雖然改良了很多年,但還是擺脫不了這種天生的天性。大便在體內停留的時間越長,對身體的傷害越大,饑餓有利於大便的排出。
(6)最近科學家發現,細胞內的線粒體不僅能產生細胞代謝所必需的能量載體ATP,還能產生壹定比例的過氧化物,可降低機體的抵抗力。饑餓時,線粒體產生的ATP與過氧化物的比例增加,即過氧化物減少,也可產生抑制過氧化物的酶。體內過氧化物水平降低,機體免疫能力增強。
2、如何控制材料
(1)物料控制要隨機進行,每天的物料控制時間不固定。早些年,我壹直認為合理的控光可以控制材料。現在這種認識改變了,我們不能否認間歇照明的效果。只是雞舍實行間歇照明後雞會很快完全適應,不會覺得太餓。所以我現在提倡不規則不規則的物料控制,越不規則越好。這樣會讓雞更有饑餓感,充分發揮饑餓的保健作用。
(2)材料控制的實施次數。雖然飼料控制有很多積極作用,對健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雞每天只要吃正常量的60%就會很健康,但是養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活命。過多的物質控制必然會影響雞的生長和生產性能。所以材料控制不要太頻繁,每次壹至兩小時左右。肉雞養殖過程中如何控制光照?可以從初三開始壹至兩天壹次,中期兩至三天壹次,30天後三至四天壹次,也可以不做。不過建議等桶完全吃完再餵。蛋雞可以不定期推遲壹個小時的飼餵時間。
(3)材料控制要循序漸進。壹開始短時間控制飼料,逐漸增加,讓雞有壹個適應過程,這是避免任何應激的最根本辦法。
3、雞喙碎嘴相關知識
(1)斷喙目的:雞有啄啄的習慣,尤其是開放式雞舍飼養的雞。幼啄包括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從輕到殘疾,再到重度死亡。所以,開放式雞舍裏養的小雞壹般都要把鳥嘴弄斷。斷喙還有節省飼料,減少不必要死亡的作用。
(2)雛雞啄食的原因:原因多而復雜,如飲食不均衡、密度大、通風不良、高溫、斷水、強光等。防止雞啄的主要措施是折斷鳥喙。
(3)斷喙時間:肉雞的斷喙時間壹般在7日齡之前。這樣可以節省人力,降低成本,減少壓力,早啄。
(4)破喙法:破喙是借助熱刀片將雞上下喙的壹部分切掉。壹般使用專用的斷喙器,嬰兒期斷喙器孔徑在7 ~ 10日齡為4.4 mm,7 ~ 10日齡為4.8 mm。破喙的方法是左手抓住雞腿,右手握住雞,右手拇指放在雞頭頂,食指放在燕子身上,稍微用力使雞的舌頭收縮,選擇壹個合適的縫隙,在離鼻孔2厘米處切掉。燒的時候,刀片繞著喙部滾動,使嘴角變平,可以防止喙的外緣再次生長。如果喙不變平,5% ~ 10%的成雞會重新長出喙。
(5)切喙器的選擇:建議使用超高溫細切喙器,質量好,效率高,耐用時間長,對雞只的應激反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