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狗不理包子狗不理,號稱天津“三絕”之首,絕對名不虛傳。真的很神奇!絕對的!絕對的!馮鞏的相聲也是對狗不理宣傳的壹大貢獻!任何能被KO掉的狗,我二姨都可以不管。賣這麽貴的自信也值得學習!不過平心而論,壹百年前壹定很好吃!
2.耳眼炸糕耳眼炸糕創立於1900。它是清朝光緒年間天津的“三大奇觀”之壹。壹種傳統的民間小吃,以選料精、做工精細、口感好、味道奇佳、外酥內糯、香甜可口著稱,關鍵是價格不貴,壹般老百姓吃得起。辦婚宴的,開業的,升學的,都帶著“蛋糕”二字,意思是步步高升。短時間內,二鬥巖炸糕積累了不少人氣,和炸糕壹樣,只是沒有其他人有這種美味而已。創始人完善了油餅技術,稱之為“油餅劉”。因為他靠近二鬥巖胡同,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二鬥巖”
炸糕。"
3.桂發祥麻花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成立於1927。它的創始人是劉老八。他出生在壹個糕點家庭,從他的祖先那裏得到了許多傳說。他的技術高超,技巧嫻熟。桂發祥麻花在天津很有名,與狗不理包子、耳眼炸糕並稱“天津三絕”。它獲得了許多獎項,並被認定為馳名商標。也是壹個轉折。桂發祥為什麽這麽出名?他家的麻花是花生炒的,還有核桃、青紅絲、青梅、桂花、瓜子、芝麻等。其中用小料做成的什錦餡酥條不僅好看,而且好吃。現在街上賣麻花的很多都是以十八街為名,但大部分都是假的。只有桂發祥壹個人炸。
4.國人章國人章創建於1830年,距今已有190年的歷史。張明春是第壹代創始人,曾在清朝的禦膳堂當過廚師。他的任務是油炸各種小吃,如花生、核桃、瓜子、松子、腰果仁、杏仁等。,種類繁多,甜、脆、香、味俱全。張兩代人的祖先,早在100年前,都是宮廷廚師。他們掌握了大量的烹飪精華,做出了皇帝獨享的小吃。他們曾受到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後的喜愛,聲名鵲起。後來,直到天津解放,郭的手藝才重新出現。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這項技術得以傳承。每年的新年假期,人們都會慶祝它。
5.正陽鄭春陽春酒家成立於1909。與北京全聚德同屬壹家,也叫天津全聚德。在開發菜品上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擅長烤雞、鴨、鵝、鴿等禽類系列。企業內涵和基礎都很豐富,尤其是服務方面,讓人相當舒服。正陽春的鎮店之寶是掛在爐子上的烤鴨,肥而不膩,色澤鮮紅,香脆可口,外嫩裏嫩。正陽春和狗不理壹樣有名,都屬於百年老店,口碑和當年壹樣好。
6.大福來大福來創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它的創始人與山東梁山好漢有關,屬於菜籃子張青的第十三代。天津的鍋巴不僅是菜,還是湯,是天津特有的美味。乾隆江南回京之際,路過天津,嘗了鍋巴飯,命市委賜銀二百兩。壹大早開門,侍衛說:“掌櫃的,您的大福來了。皇上昨天吃完後,還意猶未盡,對味道大加贊賞。看妳們兩個窮,就來給他二百兩銀子。”掌櫃的連忙磕頭道謝。從那以後,他非常感激。
7.石頭門檻石頭門檻大約有65,438+000年的歷史。專營天津老字號的素食小吃,尤其是素食小籠包,皮薄餡多,香味濃郁。包子店門口有擋水門檻。久而久之,石門檻的稱號就有了,慈禧吃過,還贊過味道。這是最早做素包子的老字號。壹品素包、什錦素包、茴香蛋包、豆類蔬菜素包、蘑菇包,便宜又好吃,吃的東西讓人回味無窮,尤其是老年人,占了顧客的壹半以上。老年人吃素,對身體有好處。包子是面粉做的,也有利於消化。可以說包子行業,除了狗,就是石頭門檻,名聲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