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海澱區,毗鄰頤和園。建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由圓明園、長春園、蘄春園組成。清朝康熙皇帝把它給了他的第四個兒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帝),並把它命名為圓明園。經過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量的物力,招待了無數能工巧匠,傾註了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精心打造成了壹座規模宏大、風景秀麗的離宮。
圓明園規模之大,文物之多,建築規格之高,達到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頂峰。圓明園這個西方建築群中的著名建築,大部分都是按照西方的建築規格建造的。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後,占領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首席大臣文鳳府投海自盡,住在園中的常艾被嚇死。
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英軍首領艾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進圓明園放火。大火三天沒有熄滅。圓明園及其附近的清漪園、景明園、景逸園、長春園、海澱鎮都被燒成了壹片廢墟。在安佑宮,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把這個世界聞名的花園變成廢墟。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據粗略統計,圓明園被劫文物數量約為654.38+0.5萬件,從我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到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名家書畫和各類稀世珍寶,應有盡有。只剩下建築遺址,圓明園遺址公園已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