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捏面魚的做法

捏面魚的做法

面魚有兩種,而且差別很大。

1、西北面魚:西北地區(尤其是甘肅)夏天常見的傳統特色面食,在某些地方(如天水)的方言裏又稱為“鍋走(方言裏蝌蚪的發音)、面疙瘩”,形狀似小魚或蝌蚪,其做法類似華北東北地區的“疙瘩湯”。

2、華北面魚:華北、中原、東北以及山東(膠東地區為主)等地區的壹種油炸面食。有多種不同形狀,包括不同的小動物,如魚類,俗稱面魚。

西北面魚

小麥面粉放入加適量堿面,加水攪拌揉成較硬的面團,在較大的鍋或者瓷盆中加水將面團洗成面漿,最後剩下纖維狀的東西,將洗好的面漿倒入鍋中,熬煮至稠糊狀,將“井”字架擱在盛有涼清水的盆子或鍋上面,中間放上底部有均勻圓孔的漏盆(也可以拿孔較大的漏勺代替),用大勺子將熬好的稠糊裝物舀到漏盆裏面,用勺子在漏盆中邊滑動擠壓讓其通過圓孔,落入清水中,將醋或者漿水熗壹下,炒壹些小菜,準備好蒜泥,辣子,待面魚冷卻後,用漏勺撈起,涳掉裏面的水,倒入碗中,加上各種準備好的配料即可。

華北面魚

用面粉捏成壹些特別的形狀,包括壹些小動物,有時候使用木質的模具制作,包括鴿子、獅子以及魚的形狀,然後放到蒸籠裏蒸熟,放冷,著色加彩,描線點睛。經過藝術處理的面魚,色彩艷麗,栩栩如生了。在著色加工的基礎上,再用文火烘幹,便可將面魚當工藝品收藏了。經過加工的面魚,或贈送親朋,或贈送好友,或給家人外出時作幹糧,盡管用途不壹,但已經成為壹種工藝品了。在有些地區,采用油炸的方法制作面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