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
繁殖習性在自然水域,鱖魚最大個體長度可達800毫米以上,體重7.5公斤。性成熟早,2歲性成熟,性成熟最小個體為210 mm,體重250克。它是壹種批量產卵的魚,壹生可以產卵多次。產卵期為5-8月,少數可延至8月。大多在夜間產卵,卵是漂浮的,圓圓的,黃色的,有油球。卵徑1.2-1.4 mm,受精後卵腹膨大,卵徑約2 mm,壹般懷卵數在2.7-265,438+0.3萬之間,懷卵數低於魚的大小。水溫265,438+0-24℃72小時可孵化,初孵仔魚體長4.2-4.4毫米,肉食性底棲猛魚,捕食性攝食方式。主要捕食小魚小蝦。初孵仔魚在卵黃囊消失後,準備攝食大型浮遊動物和其他魚類的仔魚;體長40-50ypoy時捕食蝦,體長95 mm時除蝦外也吃小魚。夏季攝食強度最強。
保護措施
查明資源的確切數量,提出年漁獲量;指定最小可捕捉長度和重量;繁殖季節,5-7月為禁捕期;開展人工繁殖研究,在適宜的沿海地區投放人工魚礁,適合自然環境生長;近年來,福建、廣東、浙江都進行了人工網箱養殖,但魚苗壹直沒有解決。
營養價值
鱖魚鮮肌蛋白質含量為18.77%,高於鱖魚(16.77%)。而鱖魚的脂肪含量為0.37%,低於鱖魚(1.50%)。從氨基酸組成來看,每克鱖幹肌肉樣品的氨基酸總量為776.4毫克,必需氨基酸總量為302.4毫克,四種風味氨基酸總量為311.7毫克。而每克鱖魚肌肉幹重中三種物質的含量分別為865,438+02.9,365,438+07.9和324.9 mg。因此,兩種鱖魚都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都是優良的養殖品種。